基于视频的微循环血液流速测量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ilson_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人体物质交换的80%以上在微血管区域完成,对它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发病机理,分析判断病情。血液流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本课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复杂多样的微循环血液的流速。在微循环范围内,从血管管径上可以分为小血管和大血管。对小血管,由于相关算法适用的流速范围较大,所以本文只采用相关算法。用相关算法时,血液流速是血管上两窗口间的距离除以血液流过两窗口所用时间,时间用两窗口血液灰度信号最大相关计算得到,微循环血液流速测量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时间[9],其中血管窗口的选取现在有多种方法,但现有的方法要么窗口取得不准确[9],要么实时性较差。本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对微血管进行了准确的分割,使窗口和血液的流向一致,实时性较好,并且允许血管有轻微的晃动。大血管的情况复杂一些,第一类血管的血液和周围的组织都很复杂(见图3.1),这类血管有些血液和组织还很相似,特征是流速比较低,细胞团块边缘清晰,在一定时间内的形变较小,本文用模板匹配法,较好的测量出这类血液的流速。第二类血管内的血液流速很高(见图3.5),看不清细胞,本文用傅立叶变换,可以求出每帧血液的流速。第三类微血管内血液流动特性是时快时慢,很难在标准视频设备下测量出来,但如果在高速采集卡下的视频图象和第一类一样时,可以用第一类相同的方法测量出来。本课题用到数字图象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形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软件采用visual c++开发。
其他文献
短临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由于对地震机理知之甚少,所以目前的地震预报着重于研究与地震有关的各种现象,诸如地应力、地电脉冲、电磁波、测震等等。由于次声波异常与大地震有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土木工程、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各种结构动力学问题日益突出,模态分析技术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力工具。与传统试验模态分析
金属磁记忆是由俄罗斯科学家杜波夫首先发现并开发的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的电磁无损检测方法相比,它具有检测速度快、无需外部激励源、检测设备小巧且易于携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