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中,农村金融是其重要的组成之一,而扶贫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当金融服务与扶贫相结合起来,如何才能在农村更有效的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了许多人关注的难题,给金融服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赣南地区原为中央苏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受限,该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赣南地区需扶贫对象105.06万人,贫困发生率11%左右。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指示要求,赣南地区提出打造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以及我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面推广红色旅游与当地农村产业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国家对此提供足够的扶贫基金支持发展。扶贫资金短期利用效率高,但是否能持久性发展与壮大还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是针对赣南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性发展开展的研究。通过对我国金融环境的剖析,分析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辅助以格莱珉银行、拉丁美洲微型金融机构、印度信贷危机等案例,综合阐述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与趋势。重点结合赣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农产品特色,响应国家对于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号召,深入浅出地阐述赣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与扶贫策略,最后探讨赣南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性发展的应对策略。本课题研究思路采用文献调研→理论研究→归纳总结→指导实践。围绕赣南地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这一主题,以分析赣南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及对策为切入点,首先对赣南地区的农村的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进行阐述,对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进行解读与归纳。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技术有采用农村参与式调查法(ANP)对赣南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发展现状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农户、贫困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行业协会等主体获取它们的贷款意愿、需求以及方式等第一手资料;梳理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发展特征及问题;提供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对策建议。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有利用层次分析法,先对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再对国外金融持贫可持续案例进行援引,最后对赣南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进行探究,得出赣南农村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策略;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讨论在国内外农村金融视角下,对如何能更好的进行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提出创新对策和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是针对我国广大农村的一种政策,能够持续引导农村贫困户往脱贫致富方向发展。(2)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金融交易成本与人口服务的矛盾、准入条件与贫困户弱质性的矛盾、金融服务与体系建立的矛盾三个方面困境。(3)通过孟加拉国格莱珉乡村银行案例启示我国需要拓宽资金来源;充分引导小额贷款机构深入基层;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机构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监督机制,完善内控管理;清晰界定贷款金额,确立奖惩贷款机制。(4)通过拉丁美洲微型金融机构案例启示我国需要合理控制贷款上限;政府间充分配合;遵循市场规律,合理设定产品价格。(5)通过印度小额信贷危机案例启示我国需要完善小额信贷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与业务指导;政府间与小额信贷行业相辅相成。(6)实现赣南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性发展可以遵循金融精准扶贫机构与政府充分配合;加大赣南地区国家扶持产业金融支持力度;遵循市场规律设计金融精准扶贫产品;金融精准服务创新;提高农村金融精准贫机构内控管理水平;完善金融精准扶贫基础服务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