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大动脉炎累及到冠状动脉(Takayasu arteritis with coronary artery involvement,TA-CAD)是一种临床上比较特殊但是却并不怎么罕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近些年来,伴随着冠脉造影技术开展的增多,发现60%的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病变。TA-CAD患者预后报告的死亡率在3%-21.0%之间,冠状动脉受累而导致的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是导致大动脉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尽早地筛选出TA-CAD患者,进行及早处理,可以改善大动脉炎患者的预后。研究目的对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临床分析,探寻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入选2010年1月份到2018年10月份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住院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CT的47名连续性大动脉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的T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受累组和冠状动脉未受累组,其中冠状动脉受累组的患者有28例,冠状动脉未受累组的患者有19例。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是否﹥40岁,将冠状动脉受累组的患者分为早发TA-CAD组以及晚发TA-CAD组,分析比较在不同的发病年龄的TA-CAD患者中各个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以及不同的发病年龄的TA-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研究结果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组的患者的男女比例是1:3,更易出现胸痛、胸闷,或伴心电图ST-T改变,受累患者中最常见的大动脉炎类型为III型(50%),冠状动脉病变更多的见于前降支(32.7%)和右冠状动脉(30.9%),大多数为双支病变(46.4%)。早发TA-CAD组的患者与晚发TA-CAD组的患者在性别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II型的大动脉炎更多的见于早发TA-CAD患者,晚发TA-CAD患者更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P<0.05)。大动脉炎累及冠脉患者更易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根据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病变的Logistic回归分析,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和发病年龄。结论1.TA-CAD多见于女性;大多数累及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最为常见;III型大动脉炎最常见。2.早发TA-CAD患者和晚发TA-CAD患者在性别和冠状动脉病变分布上未见统计学差异;II型大动脉炎更多见于早发TA-CAD患者。3.糖尿病及发病年龄是TA-CAD的独立危险因素;TA患者尤其是晚发的TA-CAD患者,当其合并胸闷、胸痛和心电图ST-T的改变时应警惕冠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