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是一场由教育传承向教育创新回归的文化性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引起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班级作为教育的最基本单位,已经成了这场变革的重要背景。小学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涉及到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等多方面。而新课程理念也必然会对小学班级文化的重建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尽快摆脱旧的课程理念的束缚,用新教育理念引领、重建真正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班级文化,使之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新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教育世界,这既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新课题,也是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首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感受到新课程从教育思想与观念、班级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学习与人际交往方法等多方面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其次,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班级文化是新课程体系下素质教育所必须的文化环境。第二部分对小学班级文化重建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架构作了简要阐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每位教师都应该尽快摆脱旧的教育理念束缚,转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建设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把班集体由学生的知识训练场改造成和谐、快乐的生活世界的目标。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以乌海市海勃湾区光明路小学为例,结合众多新课改教师的实践经验,细致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重建应有的理念,并且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四个维度介绍了重建的基本内容。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小学班级文化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何通过创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模式来促使他们更好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持之以恒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课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