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已经认识到单纯经济发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带来的成果,现阶段必须正视和解决问题。民生政策要有科学正确的决策,要有好的落实,更要有完善真实的评价和监督。因此,必须建立多体系的服务机制,创新政府政策的实现路径。民众利益的实现需要借助政府公共权力的运行,从深层次拓宽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利实现的渠道,为民众权利的实现创造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条件。本文从民生政策入手,着眼于基层政府平衡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使不同利益主体通过政府的社会整合达到协调的特殊作用,阐述了基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本次研究着重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结合本人在基层政府的工作实际,从民生政策在基层运行中公众参与缺失的现状与问题、公众参与缺失的原因等方面,对基层乡镇政府各项民生工作的执行中实际暴露出来的市民的就业、社保、养老、教育等矛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说明公共政策在制定、执行和监督反馈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尝试从参与民主理论在基层的培育、提升基层公众参与的保障、创新整合民意的机制和转变基层政府管理职能,加快基层公众参与的运作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