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 B-型超声波影像诊断技术,揭示青年空怀母牛和产后奶牛卵巢卵泡和黄体的形态、发育状况,卵巢上卵泡在发情周期中发育和卵泡和黄体的转化,探讨和总结卵巢卵泡发育波的模式及规律。 试验一:对 7 头 18 个月龄的娟姗和荷斯坦青年母牛,用 PG 做同期发情处理,然后每天直检卵巢上卵泡和黄体的形态,并用 B-超仪扫描观察。记录卵巢上卵泡和黄体的大小及大、中、小卵泡的发育情况、黄体腔的大小变化等。试验结果用 Excel程序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11.0 软件统计程序检验分析,分析卵巢上小、中、大卵泡的数量及比率,优势卵泡和成熟卵泡的直径,卵泡发育波出现和持续的时间,并进行显著性测定和相关与回归分析。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卵巢的长×高在 B-超图像上显示:卵巢长度范围为 15mm×40mm,高度范围也为 15mm×40mm。 (2) 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中一般有 2~4 个卵泡发育波(Follicular Waves,FW),其中以 3 或 4 个卵泡发育波为主。 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中,2 个卵泡发育波的情况:第 1 个 FW 是在 1.0d~4.5d,第 2个 FW 是在 4.5d~10.0d。3 个卵泡发育波的的情况:第 1 个 FW 是在 2.75d~7.90d,第 2个 FW 是在 7.9d~13.9d,第 3 个 FW 是在 13.9d~19.4d。4 个卵泡发育波的情况:第 1 个FW 为 1.0d~5.0d,第 2 个 FW 在 5.0d~11.5d,第 3 个 FW 是在 11.5d~16.5d,第 4 个 FW是在 16.5d~21.0d。 (3) 黄体顶部为火山口状、突起、基部圆鼓。黄体在 B-型超声波影像图象上显示为均匀的深灰色细沙状颗粒,退化后成为强反射,直径为 1mm 至 3mm 的斑痕,青年母牛黄体直径可达 25 mm。在发情周期中出现有腔黄体是普遍现象。 (4) 卵巢表面在整个发情周期中都有较稳定的卵泡分布,每个卵巢平均有 20 个以上的 1mm 和 2mm 的卵泡,其中 1mm~4mm 的小卵泡数量为 51.66±9.97 个,占 92.51%,5mm~7mm的中等卵泡的数量为 2.23±2.25 个,占 4.60%,大于 7mm 的大卵泡的数量为1.59,占 2.88%。小卵泡和中卵泡是卵母细胞的主要来源,为大规模进行体外胚胎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卵源。 1<WP=11>黄雅琼 运用 B-型超声波技术观测母牛卵巢动态变化的研究 青年母牛左卵巢成熟卵泡、右卵巢成熟卵泡及双侧成熟卵泡直径分别为13.6±4.0mm,14.0±6.5mm,13.8±5.3mm,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 (5) 卵巢小卵泡与中等卵泡呈正相关,差异不显著(r=0.379,P>0.05),与大卵泡呈负相关,差异也不显著(r=-0.049,P>0.05),与左侧最大卵泡呈负相关,差异显著(r=-0.432,P<0.05),与右侧最大卵泡呈正相关,差异不显著(r=0.235,P>0.05)。 试验二:用 B-型超声波影像诊断技术对 5 头第一胎产后母牛的卵巢上卵泡和黄体的发育状况进行观测得出以下结论: (1) 产后母牛分娩后排恶露的持续时间基本一致,恶露排尽平均为 18 天。 (2) 产后子宫内膜再生恢复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3) 产后母牛的首次发情缺乏明显的特征和规律,为安静发情,发情鉴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4)产后青年母牛第一次出现发情的时间个体之间差异大,在分娩后 1 周至 23d 可表现发情。 (5) 产后母牛在第一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以 3 或 4 卵泡发育波为主。 总之,在不同生理阶段,青年母牛的卵巢卵泡的生长是以卵泡发育波的形式生长,经历着征集、选择、优势化、转化、成熟、排卵和退化一系列动态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