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地方依恋的古村落民宿选择行为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升级成为民众诉求,旅游者渴望在旅游活动中达成深度体验,得到情感方面的交流和认同。乡村民宿作为住宿业新的发展形式,以其慢生活、家服务、深体验的特点迎合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者回归乡土,重返自然的诉求,成为旅游发展的亮点和热点。然而,一些问题伴随着乡村民宿高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民宿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民宿管理培训经验;民宿结构单一,民宿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盲目跟风的状态;乡村民宿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项目配套设施不完善,发展方式粗放等。严重制约着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地方依恋作为人地关系中正向的情感联结,对旅游者感知、评价、满意度以及旅游者游后行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旅游者选择行为是旅游者出于对旅游地的认识和旅游者自身体验感受,从而产生重游或推荐意愿的一种行为倾向,是旅游行为产生的驱动力。对旅游地民宿的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重要。因此,本研究从游客地方依恋的角度,探讨民宿游客地方依恋以及选择行为意向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影响关系。在系统的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实地走访调查。将游客地方依恋划分为两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将游客选择行为意向划分为游客推荐意愿和重游意愿两个维度。提出游客地方依恋与游客选择行为的理论假设,构建了地方依恋与游客选择行为意向关系概念模型,并进行了路径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总体上看来,地方依恋对于游客选择行为具有正向的作用。其中,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地方依赖对游客重游民宿存在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地方认同对游客推荐民宿存在正向显著的影响;游客重游民宿对民宿选择行为存在正向显著的影响;游客推荐民宿对民宿选择行为存在正向显著的影响地方依赖对游客推荐民宿为弱正向影响;地方认同对于游客重游民宿存在弱正向的影响。结合游客地方依恋对于游客选择行为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民宿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民宿软硬件服务水平;融入地方感,打造精品民宿;加大民宿营销宣传力度;完善民宿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对策建议。文章末尾提出本研究的研究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分别选取进口质量较好卤虫卵、进口质量较差卤虫卵、台湾产卤虫卵和天津产卤虫卵进行标准条件孵化、自然条件孵化及去壳卵孵化.结果发现,天津产卤虫卵,颜色、形状正常,每1 g
为了了解祁县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对部分奶牛场采样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
随着互联网环境发展,技术的更迭,“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各种新兴互联网传播渠道类似于抖音、B站、快手、直播等平台不断崛起,新媒体环境给企业营销传播方式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的品牌传播模式发生改变,由线性传播转变为为网状交互传播。许多品牌开始尝试更多新形式的网络传播形式,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其企业或品牌形象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塑造、推广和发展。只有通过多种媒体的多方覆盖,才能使产品和
高速铁路目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路网已经居于世界领先位置,然而目前高铁车站站内设施、服务不完善,尚不能满足旅客需求。国铁集团目前实施的全面“提质增效”计划中强调标杆性的精品站区的建设,高铁车站站内设施和服务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满足旅客需求是其中重要环节。而由于高铁车站的特点,现阶段旅客在车站内的需求主要体现为便利性需求,因此本文对旅客在高铁车站站内的便利性感知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一块方寸的黑色屏幕。作为一次现象性出现的影片《网络谜踪》,使得“桌面电影”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毕
由于纯镍材料热导率低、形核率低等因素的影响,激光焊接工业纯镍会造成焊缝内部晶粒粗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电磁搅拌技术具有搅拌熔池、细化
随着教育环境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作为新兴科技之一,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以独有的技术优势在科学教育中带来新的变革。增强现实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开启了一场科技与教育相融合的新潮流,为情境学习、变革学习的方式创造了条件。而目前,我国儿童的保护机制尚未完善,儿童防性侵教育也未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体系中。儿童防性侵教育在城市中都很难得到普及与推
预售商品房抵押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该抵押合同成立时,抵押权因抵押房屋尚未建成而未成立。从抵押合同成立至抵押权设立的过程中,预售商品房抵押的法律效果尚未有通行的解释模式,故本文提出了三种解释模式,并通过对德国物权法基本原理的学习与借鉴,试图克服各种解释模式的逻辑障碍。在分析比较之后确定了预告登记模式的合理性,基于该解释模式,预售商品房抵押合同债权人的权利保护也存在多重路径。从结构上来看,论文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