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X光摄片和核磁共振(MRI)在评价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与病理缓解程度和病理退缩模式的吻合性。方法:分别采用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X光摄片和MRI评价78例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病人的化疗效果,记录化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肿瘤大小、病灶周围回声晕、弹性成像下病灶硬度和内部血流信号情况,乳腺X光摄片病灶大小、钙化灶的变化以及MRI下肿瘤大小、肿瘤微血管和时间强化曲线。以病理学Miller-Payne分级和肿瘤病理退缩模式相对照,比较化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X光摄片和MRI各参数的变化,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X光摄片和MRI与病理学评价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吻合性。结果:(1)病理情况:78例患者经4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根据Miller-Payne分级评价12例病理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无缓解23例。肿瘤病理退缩模式向心性退缩29例,网状退缩12例,二者均有2例。(2)影像学与病理吻合度评估:多普勒彩超评价大小变化与病理缓解疗效的准确性达到63%,弹性成像与病理缓解疗效的准确性达到83%,X线摄像大小与病理缓解疗效的准确性达到54%,钙化灶残存与病理缓解疗效的吻合性达到25%,单纯应用MRI测量原发灶长径评价疗效的准确性为80%,合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结果后MRI的准确性达到87%。(3)功能影像学的意义: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缓解组病人多普勒彩超弹性成像下病灶硬度(UE评分)(35例评分由4-5分降至0-1分,P=0.00)血流信号(0-I级24例升至40例,P<0.05)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周围强回声带(25例降至18例,P=0.17)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未缓解组原发灶大小不变或增大9例,肿瘤周围强回声带(有强回声带9例降至4例,P=0.10)、弹性成像下病灶硬度(UE评分)(2例4-5分降至2-3分,P=0.381),血流信号(3例由Ⅱ-Ⅲ级降至0-Ⅰ级,P=0.265)均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疗前MRI TIC以Ⅱ型和Ⅲ型为主(74/78),新辅助化疗后Ⅰ型强化曲线增多(4例升至47例,P<0.05),且主要分布于缓解组病例(2例升至45例,P<0.05)。结论:影像学尤其是X线摄片单纯评价肿瘤最大径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与病理缓解吻合度不高,超声、MRI结合功能影像学评价有较高临床意义,超声与MRI并未体现出明显优势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