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葡联合声明》于1987年签署后,澳门的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自1995/1996学年起推行第一阶段倾向性免费教育津贴制度,自此,所有就读于提供免费教育学校系统的幼儿教育第三年级至小学六年级的本澳学生均免缴学费。1997/1998学年扩展至初中教育阶段。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快速并持续增长,2006年,特区政府颁布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政府以追溯发放津贴的形式,于2005/2006学年将免费教育制度延伸至幼儿教育第一和第二年级,即实行共十二年的免费教育制度。后来又因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特区政府于2007/2008学年起,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即就读于提供免费教育学校系统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及中学教育阶段共十五个年级的学生,均可享有免费教育。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将大大减轻,亦确保了学生的就学机会,对澳门的教育事业及社会文化质素有一定的改善。澳门的教育背景不仅是中式的、而且具备宗教色彩的西式教育,自被殖民管治后的澳门教育政策自由开放且多元化,但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以致澳门的教育事业发展受到影响。教育现代化是一种促使封建的旧教育转向工业化社会的先进教育的历史进程。在世界教育现代化中,最早发动的国家依靠其内在的作用因素,走了一条早发内生型的发展模式,但澳门却发外生型教育现代化的更加独特的实践模式。如1981年香港人才来办了第一所私立高校,但如今已拥有了十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回归后的澳门教育仍可享有办学的自主,亦秉承澳门教育特色的多元化,现在澳门的教育机构可分为3种类型,即官立、官制和私立。官立学校是由澳门政府开办的;官制学校虽然并非由澳门政府开办,但接受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并且遵循官立学校的教育程序;私立教育为个人或团体办的学校,各有其自己的教学程序,也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之一,即十五年免费教育。“教育公共化”的政策具体表现在政府的增加教育投资,让学校的营运经费较为宽裕,从而为澳门的子弟提供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又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改善教师的福利,从而安定澳门教师服务的心理。并提供澳门教师培训机会,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高教师教学效能。芬兰教育的成功在于大力投放资源于教师及学生身上,并有良好的制度,这有助于澳门现代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