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城市游憩空间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和城镇方面的研究上,对城市意象研究相对较少。城市意象为研究游憩者对于历史街区的空间感知与认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国外相比,国内城市意象研究在城市历史街区研究领域中才刚有所触及,关于城市意象的在历史街区领域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开拓。
本文以夫子庙历史街区为典型案例,将城市游憩意象和历史街区两大研究方向相结合,对夫子庙历史街区的游憩空间意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并参考地理学,心理学和建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评价性游憩空间意象和结构性游憩空间意象两个层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城市历史街区构成要素,并对其主体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游憩意象的问题提出营造的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评价性游憩空间的层面上,游客总体上对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游憩场所印象度与美誉度的评价较低,对各类型游憩场所的感知度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评价意象受到居住时间、城市熟悉度、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2)结构性游憩意象空间的层面上,通过对于认知地图的统计分析,反映出官方网站推荐的景点与游憩意象感知存在不一致性。并通过构成要素分析出干道和河以及中心广场这三种要素构建了夫子庙历史街区意象空间框架。
(3)通过对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游憩意象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了城市历史街区游憩意象运行过程的四个主体要素与游憩意象度的关系,以及分析了对游憩意象度产生作用的因素。
(4)根据游憩意象存在的一些问题,参照评价性意象和结构性意象分析出的结果,结合“历史街区”的关联度,对游憩意象要素进行筛选,并将它们按照美誉度和印象度的标准化值进行四象限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系统地将城市意象理论引入到城市历史街区研究领域,为我国城市历史街区的游憩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
(2)定量分析游憩意象的形成过程,构建了城市历史街区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概念框架。
城市历史街区游憩空间意象研究对丰富和完善城市历史街区意象与城市历史街区游憩研究的内容和主题,拓展城市历史街区游憩的研究领域,为旅游研究者拓展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同时也对我国城市历史街区的规划管理,以及面向游憩者的城市历史街区游憩地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