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我国当前道德现状的客观和理性认识中,我们坚持的立场是: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目前的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想要赢得发展的信心,必须解决的社会不道德问题。道德治理是为了克服和消除突出的不道德问题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使公民道德水平得到提升,人们日常行为得到规范,公民道德素质大幅提升,社会道德秩序井然有序。正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论文基本内涵的解读。分别解释了和谐社会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基本内涵,同时把道德治理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内涵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道德治理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道德治理的现实基础、重要保障和自觉认可,并以此阐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道德治理的现实意蕴;通过介绍道德治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隐性制度”和价值支撑,来强调道德治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道德治理是相辅相成和内在统一的关系,并一起共筑中国梦。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和谐社会中所表现的不良道德现象进行论析,分别从经济、法律、教育、体制四个方面分析了不良道德现状,探讨了造成这些不良道德现象的原因,同时揭示了这些不良道德问题所造成的影响。第四部分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道德治理的路径,分别从经济、法律、教育、体制四个方面予以展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