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草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是中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从中草药中寻找具有现代药理活性的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不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也切实可行的。 在筛选来自植物的抗炎、抗菌、镇痛活性成分的过程中,本研究室采集了数百种药用植物,在现代药理模型的配合下综合评价了这些药用植物。结果筛选出综合优势的药用植物供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选择了短瓣金莲花、巴豆叶作为研究对象,在活性的指导下,依靠现代植物化学的手段,寻找出两种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初步建立其质量分析方法,为其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1.短瓣金莲花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短瓣金莲花(Trollius ledebouri Reichb),系金莲花属短瓣金莲花的花,《中药大词典》记载短瓣金莲花对风湿、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等症有效。文献报道金莲花中的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潜在的活性成分之一,因此着重对该类化合物进行追踪分离,并采用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COX2酶模型、二倍稀释法对其提取部位、分离到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抗菌活性评价。 将短瓣金莲花用60%乙醇提取,60%乙醇浸膏经过不同极性的溶剂划分成四个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各部位运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大孔树脂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等植物化学手段,分别富集到黄酮类化合物、苯乙素类化合物,确立了短瓣金莲花中抗炎、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策略。从短瓣金莲花中分离得到包括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