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论《台北人》的悲剧意识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北人》是白先勇小说创作成熟的一个转折点,作品充分显现出一种深深的悲剧意识。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文本出发,分析了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盘结下体验失落的台北人。他们是历史的“弃儿”,留恋过去,没有明天。无论是贵人还是贱民,都是悲剧的主角。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台北人》中的苍凉的悲剧意象。由于个人出身和国家历史等原因,白先勇经历且目睹了一幕幕人生的悲欢离合。在小说中采用了死亡、黄昏等苍凉的意象作为他思想的荷载物,来表达他对生命苍凉的体悟。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白先勇关注人类心灵痛苦的心理体验。童年经验使他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具备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基本条件,诱发了他关注人类心灵痛苦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的萌芽;他所处的文化环境逐渐强化了这种审美倾向:悲悯情怀是他关注人类心灵痛苦的核心因素。
其他文献
俗话说,祸从口出,一句话可以说得人家笑,也能说得人家跳。同样是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用不同的语气讲出来,所产生的效果会大不相同。如果小品中的几位“入侵者”不火烧火燎地强行闯入,而是把自己没有出入证件的原因向保安说清楚;如果保安员耐心向“入侵者”说明门卫保安的相关规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入侵者”拒之门外,更不用“我骄傲”来刺激别人,也不会让自己“摊上事儿了”。所以说,有话一定要好好说,更不
文学评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文本进行阐释。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评点家,金圣叹在其所评诸书中不但多有领异标新,别开生面的阐释,而且提出了一些明确的阐释美学命题,尤其是
在现实生活里,常让人们深感不安的往往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谓的“明天”和“后天”,那些还没有到来,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事物。人们总是为了将来的所需和将来会如何而发愁,这种担心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  其实,这种对未来的过度担心和焦虑严重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发人深思。  一个成功、有责任心、高大英俊的德国人,娶了一个年轻漂亮弹钢琴的中国太太,生了一个无比美丽可爱的混血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