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碳蓄积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生态系统碳蓄积变化的原因之一。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研究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碳蓄积的影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MCD12Q1土地分类数据,考虑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等四大碳库,以样方数据率定模型参数,在InVEST中对生态系统碳蓄积功能进行模拟,分析了2001—2010年西藏碳蓄积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重点就土地覆被类型转移、碳密度变化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有:1)2001-2010年西藏的碳蓄积增加了0.50亿t。藏东南、藏北高原和、藏南湖盆区和藏西北碳库变化较大,藏东地区相对稳定。其中农区C库持续减少了0.39亿t,半农半牧区减少了0.25亿t,而牧区增加了1.14亿t。各生态功能区碳蓄积不同程度都有所增长,以水源涵养区和防风固沙区碳密度增幅最大。分土地覆被类型看,草地持续增长、林地下降、稀疏植被稳定。2001、2010年草地碳蓄积分别占西藏碳蓄积总量的57.1%和62.1%,林地碳蓄积占总量的11.8%和11.1%,裸地-稀疏植被占20.1%和19.2%。2)2001-2010年西藏草地、林地等碳密度较大的地类面积增加较多,灌丛、稀疏植被等碳密度较小的地类面积减少较多。假定碳密度不变,仅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引起碳蓄积增加了1.26亿t,土地覆被变化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269%。3)常绿林针(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湿地等碳密度较高的地类碳密度下降较多,落叶针(阔)叶林、灌丛草原、稀疏植被等碳密度较低的地类碳密度增加明显,各地类碳密度平均下降了3.6 t C/ha。假定土地覆被类型不变,仅因碳密度的下降引起的西藏碳蓄积量减少了0.79亿t,碳密度变化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169%。
其他文献
为解决济宁三号煤矿(简称“济三煤矿”)临时混凝土路面损坏率高,钢构路面塑性变形严重等问题,本项目首次在国内煤矿井下无轨运输系统采用了具有强度高,抗蠕变性能好、耐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进步,学校德育面临着多元文化与信息碰撞的新挑战,不能“对症下药”而一度“疲软”。如何走出低谷?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德育实践中上下求索,逐步理出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乡镇所)作为畜牧兽医体系的基层组织,承担着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畜禽饲养统计,动物计划免疫、强制免疫组织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
在我国绒山羊产区,绒山羊养殖已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优良地方品种的辽宁绒山羊,几乎推广普
期刊
巴蜀文化是一种明显有别于中原主流文化的边缘性区域文化.四川著名画家李琼久,虽然未必自觉,却实实在在地受益于他的'边缘性'艺术身份.尤其是巴蜀文化中的狂放精神,
低值易耗品具有单价低、品种多、消耗快、用量大、要求急、变换快、管理繁琐等特点,但是其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且一直被忽视,缺乏严格的采购流程及管理制度,针对目前低值易耗品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养殖集约化程度提高和政府对饲料企业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众多中小饲料企业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些中小饲料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和困惑,本文对此做
列车过了宝鸡,驶入崇山峻岭,开始进出于难以计数的一个又一个山洞。嗬!如同穿行在明暗交替的阴阳界。同卧厢里的另外5位旅伴,行业不同,各有特点。对面下铺,是位中途上车的苏北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