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医院心搏骤停(CA)病例进行连续登记,分析流行病学和诊治相关因素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 方法: 根据Utstein模式登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院外发生CA(OHCA)来我院行CPR及院内发生CA(IHCA)病例,将所有患者分为2005-2010年、2011-2014年两个年份段,分析性别、年龄、婚姻、户籍、CA发生地点(院内、院外)、CA发生时间、推定的CA病因、首次监测心律、复苏药物应用(肾上腺素、5%碳酸氢钠)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x2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中登记的为2005-2014年10年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A病例共3140例,总体上看,CA登记病例数逐年增加。 2.2005-2014年整体预后情况为ROSC434例(19.7%)、24小时存活232例(10.6%)、出院存活172例(7.8%)、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107例(4.9%)。2005-2010年复苏预后情况为:ROSC153例(14.1%)、24小时存活68例(6.3%)、出院存活41例(3.8%)、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30例(2.8%),2011-2014年复苏预后情况为:ROSC281例(25.2%)、24小时存活164例(14.7%)、出院存活131例(11.8%)、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77例(6.9%)。 3.各诊治相关因素分组中,发病时段为2011-2014年、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CA发生于白天(6am-6pm)及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肾上腺素用量≤5mg组复苏预后较好,创伤性、肾上腺素使用、非除颤心律患者使用肾上腺素组复苏预后较差。 4.ROSC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显示,CA时间(年份段、星期)、CA病因(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A病因为创伤性是不利因素,CA年份为2011-2014年、CA时间为工作日、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有利因素;24小时存活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CA时间(年份)、CA病因(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使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肾上腺素使用是不利因素,CA年份段为2011-2014年、CA病因为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有利因素;出院存活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CA时间(年份)、CA病因(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使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肾上腺素使用是不利因素,CA年份段为2011-2014年、CA病因为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有利因素;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CA年份、CA病因(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使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肾上腺素使用是不利因素,CA年份段为2011-2014年、CA病因为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有利因素。 结论: 1.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收治CA病例数共3140例,总体上看,CA登记病例数逐年增加。 2.CPR总体预后ROSC率19.7%、24小时存活率10.6%、出院存活率7.8%、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率4.9%。2011-2014年组ROSC、24小时存活、出院存活、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率均高于2005-2010年组。 3.各诊治相关因素分组中,已婚、发病时段为2011-2014年、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CA发生于白天(6am-6pm)及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肾上腺素量≤5mg组复苏预后明显较好,创伤性、肾上腺素使用、非除颤心律患者使用肾上腺素组复苏预后明显较差。 4.CA病因为创伤性是ROSC的不利因素,CA年份为2011-2014年、CA时间为工作日、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ROSC的有利因素;肾上腺素使用是24小时存活的不利因素,CA年份段为2011-2014年、CA病因为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24小时存活的有利因素;肾上腺素使用是出院存活的不利因素,CA年份段为2011-2014年、CA病因为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出院存活的有利因素;肾上腺素使用是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不利因素,CA年份段为2011-2014年、CA病因为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