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机械切削加工已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加工要求,以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为代表的适合加工高硬度材料、复杂工件的电加工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得出2018年电加工机床销售量比上年增加7.48%。但电加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线操作人才(电切削工)短缺的问题。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是解决电切削工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中职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课程是关键。但经过学校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现在中职学校的电加工课程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碎片化、学生实操时间不充分、课程与企业相脱离的情况。同时电加工课程开发的研究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先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对《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进行课程开发。第一步,中职学校和企业调研。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师生进行调研,以明确电加工课程现状以及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和顶岗实习,明确企业中电切削工的具体工作任务。第二步,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根据企业调研记录的具体工作任务,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帮助下归纳出电切削工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行动领域归纳。在行动领域归纳前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深入剖析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工作过程,然后根据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维度一致的原则归纳出行动领域。第四步,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首先明确每个行动领域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然后对归纳出来的职业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明确形成该能力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资源及评价标准。最后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第五步,学习情境的设计。对《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并对设计的每个学习情境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行分析。第六步,课程实施设计。以普适性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测、评价为依据,先对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过程和评价进行宏观设计,然后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微观设计。第七步,采用实验法对课程效果进行验证,并分析课程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本文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开发形成了《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明确了该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并以一个子学习情境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和了现有电加工课程普遍存在的课程内容碎片化、学生实操时间不充分、课程与企业相脱离的问题。同时丰富了中职学校电加工课程的研究,也为其他课程开发者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原有的社会阶层迅速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不断出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差距明显拉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暴露,社会各阶层都有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愿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协为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有效途径、表达平台以及稳定宽松的政治环境,在促进公民参与方面具有非常
企业间的竞争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变得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组织的竞争优势不在于物质资本的雄厚,而在于其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独特性、稀缺性和价值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能源的大量开发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具有无污染、环境友好的特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高渗透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给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和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可再生能源出力存在着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准确地描述其不确定性是克服这些挑战的关键。现有研究主要通过场景法和区间法对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应用多场景技术来描述可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享受信息网络给企业带来效益、价值、便捷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信息安全问题给企业带来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系统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数字集成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一块硅片上总是希望可以实现更多的逻辑功能,可编程逻辑门陈列(FPGA)技术已经逐渐变为主
电站辅机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关乎整个发电机组的可靠运行。然而,辅机设备系统的复杂度高,变量交叉耦合情况严重,系统非线性强,传统的建模、状态监测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主要的技术切入点,以火电站的制粉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展开对电站辅机系统监测与故障预警的研究。先从辅机设备的特性入手,详细介绍了电站辅机设备的模型结构与特性。以辅机系统中的磨煤机为例,提出了基于以智能DCS系统海量历
地震动作用下动水压力对深水桥梁的影响不可忽略。基于动力局部人工边界和流固耦合理论方法分别建立了水-结构整体模型和水-土-结构整体模型,与工程简化的Morison方程法和辐
五轴侧铣直纹面叶轮的铣削温度控制不好,不仅会对刀具与工件产生破坏,还会影响加工后的表面纹理。对直纹面叶轮五轴侧铣削温度场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可以实现对叶轮加工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依托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由此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外,诸多社会性问题不断显现,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带来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便是其中之一。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实质是各国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因此各国凭借自身生产要素禀赋以及不同技术特点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