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学术界更迫切地期望能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发现金融行为和金融发展更多的规律性,而人所具备的精神层面的文化特征正是这一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文化特征、金融行为及金融发展为研究主题是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本文通过运用目前文化经济学主流的研究手段,从文化的稳定性出发,以信仰、信任和跨文化维度为三个研究基点,分别匹配家庭金融借款行为、保险行业经营绩效和金融发展效率,从微观层面、行业层面和宏观层面三个角度发现了文化与金融之间的关联性证据。第一,在综合分析美国与中国大型微观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发现无论是在宗教色彩更浓厚的美国,还是在宗教信仰人数较少的中国,宗教信仰都会显著影响微观家庭金融借款决策行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宗教信仰更虔诚的受访者,其所在家庭的借款概率更低。同时,对于归属不同宗教教派的受访者来说,其受到影响的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对于中国的受访者而言,与无宗教信仰的个体相比,信仰佛教的个体其所在家庭的借款概率更低,而信仰其他教派的个体其所在家庭的借款概率与无宗教信仰的个体相比无明显差异。特别的,为了更清晰地展现单向因果关系,克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运用了工具变量法和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讨论美国的实际情况时,对于宗教信仰影响借款行为的原因,分析数据后发现很可能是由于宗教教义会使人变得更加自律,从而在消费和储蓄行为上表现为有更长远的规划,而不会轻易借款。第二,利用中国的省域数据,本文找到了地区信任水平显著影响保险行业经营绩效的证据。与以往文献的实证分析中仅研究一般信任不同,本文将世界价值观调查中的信任数据和守信调查数据结合起来研究,并视为是从“信任他人”和“值得信任”两种角度所评价的地区信任水平。在依次考察了它们对地区财产险和人身险经营绩效的影响后,发现与商业信誉紧密相关的“值得信任”变量对地区财产保险销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与风险偏好紧密相关的“信任他人”变量对地区财产保险销售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三,依托Hofstede研究团队所总结归纳的各国六个文化维度数据,本文发现不同的文化维度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显著的不同。通过相关关系检验证实仅有“权力距离”、“个体主义”和“实用主义”三个文化维度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进一步运用回归分析法后发现,前两个维度与金融发展效率的相关性是由于中间变量人均GDP在起作用;而“实用主义”对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更加稳定,具体表现为“实用主义”得分越高的国家,其直接融资效率越高,间接融资效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