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存货管理。长久以来,存货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保证良好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总成本,成为衡量存货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自19世纪初EOQ模型问世以来,有关存货管理模式经历了1个世纪的发展演变,相继出现了MRP、VMI等新型存货管理模式。同时,EOQ本身也在与实践的不断磨合中,陆续拓展了变质(改良)物品的库存管理、存货影响销售率问题、部分短缺量拖后问题、时变需求问题以及资金时间价值问题。EOQ模型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使其在存货管理领域历久常新。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围绕我国通货膨胀前景,各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01-2006年,各类价格指数均大幅上涨,其中,能源、原材料和动力价格指数涨幅更高达30.7%。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8月CPI指数涨幅高达6.5%。另外,2007年3月,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0.27%,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作者参考2007年的最新数据以及2006年的发展态势,认为:未来几年内,企业存货管理工作不应忽视货币资金成本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资金时间价值问题在存货管理中的地位,结合我国增值税的征收情况,对传统EOQ模型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同时,应用修正模型对案例企业的存货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一方面,在现有管理水平下,结合修正EOQ模型辅助确定最优订货批量,尽量减少浪费;另一方面,针对单位储存成本C2分析中揭示出来的供产销以及资金流管理问题,从更高的层次改革企业营运管理。并在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以改革后的单位储存成本C2作为管理工作的起点。如此循环上升,不断减少库存,最大限度降低储存成本,从而达到库存管理的最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