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战后最负盛名的剧作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在《温室》中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辛辣的文笔记录了自己所生活的极权社会。他第一次以国家机构为描写对象,展现出在权力话语统治之下人物从被压迫到反抗的一幅动态图景,无情地抨击和鞭挞权力阶层的残忍和无道。本文结合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通过对《温室》中强权机构对民众话语的控制的剖析,回答了该剧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本剧中统治阶级运用什么手段操控话语权?权力话语统治的后果是什么?民众在高压之下采取了哪些反抗策略,以及反抗的结果和原因?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哈罗德·品特以及剧本《温室》,并对福柯权力话语中的要点进行扼要阐述。第二章分析极权机构操控话语的两种手段:一是监视话语生产,二是限制话语生产,并使禁止、疯癫与理性的对立,真与假的对立。第三章分析权力话语统治的后果。也就是被关押的异见者的生命权、人格尊严等最基本的人权被践踏;权力机构内的统治阶层在权力话语下沦为驯顺的个体。第四章剖析了权力主体对权力话语的反抗、反抗结果以及原因。第五章结论部分揭示了两个要点:第一,推翻权力话语统治的历程艰难曲折,需要长久的努力;第二,品特高度评价了专门型知识分子在反抗权力话语方面的重要性。吉布斯的成功经验说明反抗极权统治不能仅仅靠话语,还要瓦解独裁者的统治根基。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与品特观点的结合为个体反抗极权统治提供了一条出路:专门型知识分子如果能争取到极权主义下基层力量的支持,那么推翻极权统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指导,剖析了《温室》中极权主义对话语的操控手段、权力话语统治的结果以及民众反抗的策略。揭示了统治阶级控制权力话语的目的:消除异见者对权力运行的威胁,将民众变成思想僵化、驯顺但有用的“机器”。但同时,剧中权力主体的抗争也为极权重压下的民众带来了民主与自由的希望。《温室》不仅是品特抒发自己政治观点的载体,更彰显了他的人道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