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zh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际分工垂直专业化程度加深,我国依靠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日益深化,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关于中间品进口的成效,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其中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中间品进口对生产率的影响上。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国家、企业生产活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因此,在此基础上研究中间品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对于我国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了2000-2007年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多样性、进口中间品的规模、进口中间品的质量以及进口中间品的相对价格四个指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O-P、L-P、A-C-F等多种方式测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从企业层面对中间品进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试图从整体和分组两个层次验证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结论的可靠性。多种检验结果表明:(1)进口中间品的企业比不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进口中间品主要通过“水平效应”“学习效应”和“价格效应”三种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2)企业进口中间品种类的增多、进口中间品规模的扩大和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均有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口中间品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的提高对企业生产率起抑制作。(3)综合来看,进口中间品对一般贸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加工贸易企业,对内销企业的作用大于出口企业,对国有以及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外资企业,对高技术、高研发行业的促进作用大于低技术、低研发行业,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中间品促进作用大于发展中国家。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根据实证结果,从降低中间品进口成本,加大中间品进口规模,引导中间品进口方向,提高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等多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行人再识别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是指在多个非重叠的监控视角下,识别特定行人身份并进行匹配。随着监控网络的逐年增大,需要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海量的视频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行人再识别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行人再识别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行人再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生成高质量的行人图像,增加了训练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小微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快速发展,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解决人口就业问题以及促进税源稳定增长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规范小微企业的税收意识和涉税行为,许多地区的税务部门开始重视小微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并相继出台了规范小微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与税收规范性文件,旨在有效提升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泰来县税务局在重视小微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清洁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交通能源清洁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对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但仍存在市场占有率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核心技术未突破等问题,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清洁能源汽车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产业生态的层面看,一个产业的发展不是单一企业种群的单点突破,而是互相关联的主体之间互利共生、相互作用的结果,产业
随着个性化推荐技术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准确收集和利用用户的个性化兴趣信息以提高现有推荐系统的效果,这对于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平台最终成交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用户和信息间的联系过滤掉冗余无关信息,将更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提供给用户。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用户和项目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传统协同过滤存在计算量过大和数据稀疏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很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下,单位制社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在“后单位制”时代,厂管社区作为我国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却延续了部分单位制社区的特征,成为国有企业完全退出“办社会”职能的最后阻力。2016年6月11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2016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含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
推荐系统是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推荐引擎是推荐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用户推荐列表的计算。一个独立的、可以复用的推荐引擎对推荐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有重要作用。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引擎。围绕这一目标,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多种协同过滤算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评分偏好和物品属性的协同过滤算法(PTP-Item-CF)。该算法通过评分偏好模型修正用
亚硝酸盐是具有工业和医疗用途的一种无机盐,它可以用作食品的防腐剂,也可以作为氰化物和硫化氢中毒的解毒剂。亚硝酸盐会通过水、空气和土壤进入人体,因其具有毒性而被列为危险物质。目前,检测水中亚硝酸盐的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化学发光法。这些方法大多成本高、耗时长、误差大,相比而言,电化学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如何构建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寻找合适的修饰电极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临床辅助诊断的重要作用,自1973年Godfrey Hounsfield发明第一台CT扫描仪起,CT具有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由于CT影像的生成与人体不同组织吸收、透过不同含量的X射线有关,这对患者存在引起遗传损伤、诱发癌症和其他肿瘤的潜在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降低管电流等方法来降低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是一种高可行性的手段。但是辐射剂量的降低会增加影
1972年Ti O2实现光催化产氢,自此半导体光催化成为研究的重点。然而,大多数光催化剂都存在局限性:大多数光催化剂很难充分吸收及利用可见光光子能量;催化剂的导带底和价带顶
供应链问题一直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研究的问题之一。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商业运作方式。大数据兴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提供了搜集消费者信息和生产个性化产品的可能。个性化产品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向传统的双渠道供应链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已有的相关文献对于双渠道问题聚焦于同一产品供应链成员利益分配的研究,这与实际环境中存在差异化产品的情况并不相符,因此,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