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通过研究列车通过时的钢轨裂纹噪声信号,运用信号处理算法和智能算法结合的方法,提取其中包含的噪声信号特征,建立能够真实反映钢轨裂纹噪声信号的数学模型,进而实现对钢轨健康状况的实时动态检测,从而提高我国列车运输安全的检测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构建了基于Labview的高性能采集实验平台。该平台以MEMS麦克风为基础,结合运算放大电路,以NI公司的USB-6210高性能数据采集卡为核心,在Labview环境下,可以完成复杂声音信号的采集和储存。 针对基本遗传算法改进的小波包分解算法收敛速度低、容易早熟、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种群熵和种群方差理论对基本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变异算予进行改进,之后,选用最优保存策略优化选择算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总收敛概率比基本遗传算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分别高34.9%和9.5%,最优适应度的方差最小且所用时间最少。但该算法的收敛代数需要人为设定,因此提出多种群理论对此算法进一步优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二次改进算法的总收敛概率比基本遗传算法最多高51%,比初次改进的遗传算法最多高6%,并且稳定性更好,迭代次数更少,最大的不超过70代,没有停滞现象,同时不受固定迭代次数的限制。 在实验室搭建了噪声采集系统,对不同尺寸的横向裂纹信号进行了采集;在对钢轨裂纹信号特征进行深入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同时考虑时域和频域信息的故障判据函数和代价函数,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提取。 对不同尺寸的横向裂纹信号进行在线故障诊断,考察了本文所提出的两种算法的诊断准确率,并与基本遗传算法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算法类型相同时,横向裂纹尺寸越大,平均检测准确率越高;当横向裂纹尺寸不变时,平均检测准确率按照基本遗传算法、初次改进算法、二次改进算法的顺序递增;二次改进算法的故障诊断准确率可达95.33%,与其他两种算法相比有明显提升,这说明二次改进算法更易检测出裂纹故障,具有更强的检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