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作用和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从全球发展来看,各种社会组织在促进就业方面大有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促进就业,推进公平就业和均衡就业。本研究立足于河南,对河南省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现状、促进就业的作用进行评估,分析河南省社会组织在促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从而为政府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政策引导,开发社会组织促进就业方面的功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研究将“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功能”操作化为直接吸纳就业人口、间接促进社会就业两个方面。直接功能方面,首先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分析对之进行现状描述,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河南省民办学校、民办医院、行业协会、社会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新社会组织直接吸纳就业人口的作用。间接功能方面,着重考察河南省劳动就业服务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民办学校、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培训等方式间接促进社会就业的作用。  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国家应将开发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功能作为一项中长期战略,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功能发挥情况取决于政府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一方面,政府要对社会组织进行重新定位,使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明晰化;鼓励自下而上兴起的民间草根组织的发展壮大,在注册登记、筹措资金、改进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制度环境;健全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公众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应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完善自身的激励监督机制、自律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承担部分社会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在此基础上,政府要有意识地改变社会就业的“部门”结构,打破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对社会就业的绝对垄断,有重点地培育、发展教育、卫生、社会服务、文化等领域的新社会组织,构建政府与新社会组织合作的新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其他文献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1.3%,相较于1978年,四十年间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平均速度的2倍。在我国实现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城市新移民群体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
自1985年北京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随着艾滋病的传播与肆掠,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值得全球
“村改居”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而新兴起的一种城市化方式,村改居社区的居民构成不仅是单一的村民,社区中外来新居民甚至会远远多于原来的村民,这对熟悉了村落生活的村民是一
留守儿童,是我国人口流动的产物,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学术界,众多学者从人口学、心理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等学科视角对该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成果丰富。但缺
本文主要研究老年人与子女间双向的代际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代际支持作用于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过程机制,同时对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关系进行了分析。文章在对
学位
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农村地区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迁。S村是豫北地区一个普通的行政村,该村历来都有早婚的传统,日益开放、现代化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