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格雷马斯叙事语法解读《我弥留之际》的异化主题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于1930年的杰作。它通过叙述一家人荒诞而又艰难的送葬过程,刻画了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呈现给我们一个充斥着通奸、兄弟反目、弑父和背叛的“荒原”社会。这样一个主题意象的最终意图是表达出作者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和生存困境的思考。由此,福克纳的文学关注也正如二十世纪现代派作家的关注一样,都是通过文学作品反思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病。 但是作为20世纪杰出的文体学家和小说家,福克纳表现这个主题的艺术手法却是独到的。与乔伊斯的“交错式”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不同,福克纳采用了“复合式”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即通过不同性格、不同遭遇、不同动机的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叙述同一个故事,这样使得故事内容更加集中,使得读者更能关注同样的事件在不同人的内心产生的影响。如在《我弥留之际》中,他通过15个叙述者的59章叙述展现出多视角的叙事,而这种手法不仅能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人物的心态,更是从形式上表现了异化状态,因为这个叙事角度使得每个叙述者都是封闭的个体,都是精神上的“异化”人。由此,福克纳真正做到了现代派所追求的以“显现”(show)替代“讲述”(tell)的艺术效果。 这种艺术追求使得福克纳的主题与形式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也即是说,他的主题正是借助他的叙事而彰显出来,而形式本身也由此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所以,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必须通过研究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而最终理解其深刻而独特的社会文化意蕴。 本文作者尝试从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出发分析《我弥留之际》的叙事结构,了解故事中主要语义素的对立关系,进而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在该小说中,死与生的对立是故事的基本线索,水与火是故事发展的辅助因素。这四个语义素相互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语义素的动态发展使故事产生了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故事中“生”这一意象的缺失和父母角色错位的分析使人物关系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清晰明了,进而揭示蕴含于小说中的深层主题。也正因为运用了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才能从浩繁的叙述者、叙事事件中“剥茧抽丝”,找寻出其中的异化主题。 事实上,将叙事结构作为一种手法引入小说分析的先例并不少见,从叙事技巧上对小说进行分析的范例也是比比皆是。但是,长久以来从叙事技巧入手的研究往往容易陷入纯形式的文本分析,忽视了对叙事主体、叙事主题的挖掘,抹杀了叙事
其他文献
近期,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事件引发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为什么会向右转,会走多远?成为牵动整个亚太格局变动的重大因素。要深刻地理解当下日本政
毛泽东读《南史.陈庆之传》一文时批语较多。将毛泽东读史的思想语境,融入史书原有的历史语境和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政治语境,从而在"思想"、"历史"和"政治"之"三重语境"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关联性,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共性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主题,个性就是"三化"的各自
<正>婴儿纸尿裤的出现,让父母从频繁换洗尿布的苦恼中解脱出来。然而,纸尿裤频出的质量问题,也给不少父母带来了困惑。那么,纸尿裤到底适不适合婴儿?纸尿裤吸水性强的秘密纸
期刊
<正>现代研究表明,良好的道德修养确实益于长寿。美国哈佛大学学者们用40年时间进行研究,发现在21~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统战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习仲勋主要分管党的统战工作。他通过重新确立统战的指导思想、平反重大冤假错案和落实党的统战
<正>春节过后,天气逐渐转暖,人体机能、新陈代谢日益活跃。如果将全年的养生保健比作盖房子,那么春季养生就相当于打地基。一旦地基打不好,身体这座"大厦"的牢固性就没有保障
苏格拉底和孔子对西方和东方文化影响深远,把二者放在人类共同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二者的哲学思想、影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甚至出生等诸多方面做以比较,可以找到许多外在的
<正>老了记不住事儿;手脚有时不利索;别人跟自己说话,老半天也反应不过来……这些都是大脑在退化的征兆。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如果老人每天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游戏,
期刊
在自然光照明条件下,利用手机等便携数码器材获取胶体金试纸条的可见光图像,对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将图像由RGB空间转换到3通道的主成分空间,并进一步提取控制线及测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