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作为西方现代文论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詹姆斯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叙事理论,更是确立了他在现代主义文学发展道路上的奠基人地位。通过对詹姆斯的叙事理论进行研究,再结合他在创作实践中的主要成就,则能够更加深入地描绘出他的理论建树与实践成就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展詹姆斯研究的思路。本文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亨利·詹姆斯的生平和创作阶段,以及国内外对詹姆斯的研究情况,最后再引申出本文所要涉及的问题和观点。第一章是对詹姆斯叙事理论的形成进行介绍。詹姆斯在创作中采用的叙述方式是摒弃了19世纪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而是选择以一个“中心意识”来作为透视点,从而依赖叙述者个人有限的视点进行推进,即以“第三人称内聚焦”的写作方式使小说本身达到自足。詹姆斯叙事理论的形成,不仅仅与其家庭提供的生活背景有关,而且还与其所受到的屠格涅夫和福楼拜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詹姆斯自身对于小说创作的设想,以及他在中年时期所遭遇的戏剧创作惨败对其叙事理论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第二章主要是从詹姆斯叙事理论对其创作的影响来进行分析,詹姆斯叙事理论的形成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的探索实验和后期的成熟运用,比如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尽管詹姆斯也声称是将一位“引人入胜的少女形象”作为中心意识来运用,但从整部作品来看,这部作品还是有太多现实主义的痕迹,詹姆斯并没有完全选择作者的隐退,所以,在他创作的前期,他的叙事理论和小说创作尚且处于探索试验的阶段,而国内有学者在对此进行研究时,就很容易陷入以詹姆斯后期成熟理论来对他的前期作品进行分析的误区。詹姆斯在后期创作的《专使记》集中体现了小说戏剧化和“中心意识”的完美运用,由此成为詹姆斯一生中最为满意的作品。第三章是对詹姆斯叙事理论与创作的不一致性的研究。尽管詹姆斯的叙事理论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一部分作品来看,詹姆斯的叙事理论与其创作表现出不一致性,具体而言,就是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詹姆斯在文论中一直强调要重视对生活的刻画,但在后人眼里,他的作品最大不足还是在于缺乏生活;其二即詹姆斯始终将不符合他创作标准的巴尔扎克作为自己一生的创作偶像,他也很期待能够达到巴尔扎克的成就,但观其一生,詹姆斯始终与巴尔扎克是“异曲同工”,詹姆斯的作品始终围绕着欧美文化的冲突来作为主题,从而与他在青年时期远赴欧洲,挖掘比美国更为丰富写作素材的初衷相悖。总而言之,对于詹姆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文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追溯现代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源头方面,詹姆斯的创作观点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