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博弈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进步,传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出于对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进一步现代化,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考虑,必须制定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相关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如何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现有条件下中央与地方及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的结果。在国家法律和地方规范不同的规则体系下,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博弈格局。农村土地流转背后存在的利益差异,使得中央和地方通常会站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考量下会做出不同的利益选择。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直接参与者,基层政府、土地流入方、土地流出方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基于利益诉求采取何种立场、各自会选择怎样的策略来推动或限制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究竟问题的症结何在、各利益相关方最终的博弈会导致何种结果,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利益与价值权衡,从而使参与博弈的各主体利益最大化,即达到博弈的纳什均衡。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博弈的成因、博弈的结果分析,力图从中发现土地流转政策博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由7章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对于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现状,概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土地流转主体利益博弈的理论基础。理论是研究的指南。本章主要介绍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博弈论、社会资本理论、土地政策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等。第三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本章主要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利益博弈的两大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利益博弈中的策略选择,以及博弈的最终结果。第四章:农村土地流转各参与主体间的博弈分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视角去剖析农村土地流转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介绍了博弈的三大主体:基层政府、土地流入方、土地流出方,并明确了各主体的收益,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推演出相关结论。第五章: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土地流出方三方各自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六章: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本章主要针对第五章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第七章:总结部分。主要对全文的逻辑框架进行了一个小结,同时展望了未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全球低碳大背景下,低碳问题的考察与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客观了解低碳消费的心理状况,分别通过心理界定、消费动机、消费误区,总结影响低碳消费
2016年6月3D日,中国移动4G+终端产业峰会在沪召开。会议涵盖元器件、仪器仪表、CDM、品牌制造商、渠道商、内容提供商、互联网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旨在推动TD-LTE创新发展,凝聚
ARM人工智能生态联盟发起仪式近日在沪举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徐汇区区长方世忠、上海仪电集团总裁蔡小庆、ARM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上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网络安全法》共七章、七
疑问代词非疑问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时的难点,但同时这一语法点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繁,因此有必要对外国留学生疑问代词非疑问的习得进行研究,以期为这一语法点的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为解决我国多段圆弧极靴大型水轮发电机设计、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为设计制造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对多段圆弧极靴形状优化设计、发电机电磁参数计算和动态性能数字仿真等问题
随着微电子学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的基本器件已经到了介观的尺度,电路的量子效应凸显。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急需建立关于介观电路的量子理论。人们对基本介观电路
文章分别从计划和状态检修两种检修策略对比,分析两者各自的优劣,并指出状态检修的重要性和执行状态检修时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基本流程。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高效、高能量密度、低排放和燃料储运及补充方便等特点被认为是适应未来能源和环境要求的理想动力源之一。目前,DMFC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通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