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淳熙三山志》,又名《长乐志》,是南宋时期修撰的著名地方志,成书于淳熙九年(1182)。三山是福州的别称,而五代时,福州曾一度升为长乐郡,故名。该志由曾任南宋丞相的梁克家主持编纂,著名学者陈傅良参与撰写了其中的部分篇章,成书时为四十卷。经后人的不断续补,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四十二卷本。该书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土俗九大门类,采取以纲统目的编纂体例,是我国修志方法的一大进步,并为后来的修志者所继承。《淳熙三山志》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明万历癸丑(1613)刊本,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国内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明崇祯十一年(1638)刊本。崇祯刊本是对万历本原有雕版进行简单补刻之后进行的重刊,并未经过仔细校勘。明清之际,该书钞本众多,但大多属于闽中和江浙两大传本系统。《淳熙三山志》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本文通过对《三山志》所引用的文献进行排查,发现其中引用的多数文献资料早已亡佚或残缺不全,特别是该书对唐、宋《闽中记》的征引,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的保存了这两部已佚志书的部分内容,具有较高的辑佚价值。同时,利用该书可对今人辑录的《全宋诗》进行校勘。该书的小字注文部分同样也引用了大量的古书,不仅使该书的内容丰富详实,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存在一定的辑佚价值。在史料价值方面,本文从《三山志》中关于宋代福州地区人口、农田水利、物产风俗、科学技术、寺院经济等方面史料的保存进行论述,揭示该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该书在编纂过程中仍存在归类不清、艺文缺失、记载史实不够准确等不足之处,本文对此将一一指出,并简单探讨了该书对明清方志发展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基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思想,以及汉唐的书论文献,认为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载体的抒情达意体道的意象性艺术;认为书法美学意象是美学理论形态上书法主体和汉字线条实体之间的中
期刊
期刊
2000年10月22~25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技术委员会组织了17位技术专家到广东省进行考察。专家们对广东省印刷业的评价是:起点高,发展快。 专家们在广州市与广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