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宁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补脾宁肠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补脾宁肠方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IBS-D的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成中药治疗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予以服用补脾宁肠方200ml/次,早、晚各1次;西药对照组予以服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2粒/次,早、中、晚各1次。疗程均为4周。通过临床病历及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病程等),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的中医证候评分表,IBS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量表),IBS生活质量调查表(IBS-QOL量表),IBS大便性状调查表(IBS-DSQ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 IBS-D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血清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评价补脾宁肠方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中医证候评分表分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疗均能使中医证候单项评分及总评分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感、粪便性状、倦怠乏力及纳差方面,中药治疗组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而在每天排便次数、肠鸣矢气及急躁易怒方面,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在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评分低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分析: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50%,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00%,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BS-SSS量表分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在治疗后的IBS-SSS量表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IBS-SSS量表评分低于西药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IBS-QOL量表分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在治疗后的IBS-QOL量表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IBS-QOL量表评分低于西药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5.IBS-DSQ量表分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疗在改善粪便性状、10天内大便急迫的天数、每天排便次数方面均有效,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改善粪便性状方面,中药治疗组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10天内大便急迫的天数、每天排便次数方面,两组药物治疗效果差异不大(P>0.05)。6.血清VIP、SP、5-HT浓度分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疗均能使血清中VIP、SP、5-HT浓度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血清中VIP、SP、5-HT浓度低于西药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补脾宁肠方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在改善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感、粪便性状、倦怠乏力、纳差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2.补脾宁肠方能提高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比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的治疗更加明显。3.在降低血清VIP、SP、5-HT浓度上,补脾宁肠方比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的治疗更具优势。
其他文献
为了实时判断城市交通及快速路交通状况,并充分考虑到快速路及交通系统的模糊性、差异性、波动性,文章首先给出了一套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Fuzzy C-Means)的快速路交通状况判断算法,将道路的交通状况区分为通畅、基本顺畅、缓行、堵塞4类。其次,利用了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长短时预测技术,给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式,对交通运行三参数进行预测,并利用路侧检测设备不断获取新的真实数据,对预测模
金川Cu-Ni硫化物矿床地处龙首山隆起带内,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Cu-Ni硫化物矿床。半金属元素(Te、As、Bi、Sb、Se, TABS)作为形成铂族元素矿物(PGM)的重要元素,其分布过程的控制以及对矿石成因的指示作用缺乏研究。采用全岩亲铜元素分析、背散射观测等实验方法,对各矿区不同类型的矿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可利用亲铜元素比值与R因子(硅酸盐岩浆/硫化物)模拟金川Cu-Ni硫化物矿床硫化
研究了银杏叶中双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通过表面活性剂联用超声酶解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表面活性剂吐温20的用量为0.03 g/mL,纤维素酶的用量为0.5 mg/mL,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70 min,总黄酮的得率达到了1.207%。随后采用金属络合联合硅胶柱层析法纯化银杏叶双黄酮,产物纯度较高且损失较小,可为银杏叶双黄酮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文章以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中代表性高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数据为基础,采用贝叶斯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民工回流意愿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整体回流意愿较以往有明显增强。回流意愿在代际和空间上差异显著,不同省份因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劳动力输出历史的影响,其农民工的回流意愿形式及形成机制千差万别;同样,不同代际农民工在务工动机、生存质量、生活目标及家庭责任等因素的综合
《合同法》1999年颁布之后,理论界对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制度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关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存在三种理论争议,即“合同无效说”、“效力待定说”、“合同有效说”。在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对于无权处分制度的研究只关注因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效力问题,对于无权处分制度本身的定义以及无权处分的适用范围都很少涉及。因此,我们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彻底,本文将对无权处分及其合同效力
在分析数字图像成像质量增强基础理论研究上,提出了更加高效图像质量增强算法,使图像更完整、更快速地呈现。通过MATLAB软件编辑相关仿真代码,利用空间域法和频率域法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从而提高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及边缘锐度。软件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简洁而准确地实现图像增强处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国内关于快速路已形成详细的工程技术规范,但从城市发展角度对快速路体系规划理论起源则鲜有研究。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城市机动化交通进程以来的经典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梳理,剖析其中道路发展从被动适应城市空间拓展到主动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理论演变,研究快速路规划理念的形成历程。对比国内外快速路发展历史,总结中国快速路“自下而上”式发展特色。以武汉市为例,从城市空间规划角度,对大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完善与发展提出思考
为提高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以科研创新为驱动引擎,以基础学科竞赛为主要抓手,努力凝练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色。通过依托《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构建“互联网+四维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适应国家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以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为起点,以科研创新为核心,兼顾能力提升和成果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肆虐,为抑制疫情扩散,我国采用健康码等技术进行感染识别与信息追溯。健康码采集了包括个人健康状态、行程轨迹等在内的多项个人隐私信息,但在其数据传输及共享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影响较大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事件。为满足防疫数据的安全共享,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区块交易上链过程中共识算法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并结合可搜索加密技术保证区块链中防疫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