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无论政府举行的评估还是学术界的评论,大多依据工业经济时代的“产品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关注的是投入与产出,而非高等教育的过程。这种对过程的忽视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因此,以“服务质量观”为指导,使学生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主体,有助于纠正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价值取向上的偏差;通过学生满意度评价监测高等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从容应对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挑战意义重大。
论文在拓宽高等教育质量观范畴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思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本科教育质量评价进行探讨,并以江苏省南京市4所本科院校为例,进行学生满意度的测量。这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研究来说,具有一定的方法论上的意义。就理论研究而言,论文认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之一是高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就是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应重视其服务过程。同时,鉴于学生满意度指数在监测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论文以学生满意度为基础,构建了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就实证分析来看,研究指出,本科院校学生对教育质量普遍不满;在教育质量的八个维度里,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学生性别、专业对学生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学生所在年级对学生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学生对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学生满意度存在相关关系。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提高学生满意度刻不容缓。而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加强教学基本设施硬件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以师资队伍为核心的软件建设,保证教育服务质量;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是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高校竞争力的现实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