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媒介的出现、网络世界的存在,给今天的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它同样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文学活动存在与运作的方式,并因此而形成了一些全新的文学现象,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文学理论问题。我们坚称:将网络文学现象与关于文学难题的讨论联系起来考察,是今天研究和思考文学问题的必要方式。我们追求的不是预测未来文学,而是假定并且相信文学会继续下去,而本文就是论证“文学会继续下去”这一论题的努力。文学在近代面临的困难实际上是当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碰触到文学本身的兴衰和存亡。本文以网络(消费)社会一般状况为背景,从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学说,或者称之为“艺术过去性”的学说入手,阐述文学发展与市民社会的矛盾,进而揭示出今日文学的面貌不是因网络而生,而是伴随着市民社会而来。从最初的文学与印刷的结合发展到今天的文学与网络的“联姻”,在从理想到世俗的“下滑”中,面对让人迷惑的情形,文学能够获得一种新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它在必须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之前无法了解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虽然脱离了经典,但有着无数新的追求方向。文学在变迁过程中,在变化中保持着它有限的存在,在有限的存在中保持着自己的实体。文学的终结,蕴含着文学另样阶段的开始,文学超出自身,意味着文学自身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转折,也意味着文学成为了具有另一种特征的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文学似乎正是现代中国最为可能的文学,处于重重危险中的文学实际上正面临着重新完全焕发出自己生命的机会。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引出论题并介绍国内就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详细介绍网络文学的命名焦虑及网络文学研究现状;第二章通过对文学是什么,网络改变了文学什么,世俗与高雅的区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等三个问题的发问,围绕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对“网络是改变了文学还是参与文学发展的态势”这一核心问题做出了回答;第三章就网络文学是文学的终结者还是救赎者这一问题,通过展示市民社会里文学研究的状况,文学与商品的关系,从而得出笔者“文学会继续下去”的看法。第三部分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