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平受荷嵌岩桩广泛应用于红粘土地区,但鲜有研究。目前计算水平、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理论等已得到较大发展,数值试验现已成为一种分析群桩受力变形的有效途径。对于基桩及桩周土体可利用有限单元法来研究水平受荷嵌岩群桩中桩-土-承台的共同作用特性。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数值试验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求解的新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灵敏度分析可验证基于ANSYS平台所进行的水平受荷嵌岩桩的三维分析是可靠的,这为桩基研究提供一种较新的思路。(2)在单因素分析中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之比例系数m与其弹性模量E线性正相关。(3)在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之比例系数m随桩径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临界桩径,在该临界桩径以内参数m与桩径负相关,在该临界桩径以外参数m随桩径增大而出现波动现象。(4)刚性、柔性单桩弯矩峰值分别与土层厚度负、正相关;对群桩而言,在土体中刚性桩弯矩与土层厚度负相关而剪力则相反,柔性桩内力几乎不受土层厚度影响。(5)桩径、土层厚度是影响单桩内力、位移的主要因素并且作用显著;土层厚度是影响群桩变位的主要因素,桩间距、嵌岩深度、桩径为次要因素,作用均显著。(6)影响群桩受力的桩间距存在临界值,在该值内峰值弯矩、桩底剪力与桩间距正相关,在该值外弯矩、桩底剪力不受影响。(7)单桩弯矩峰值与桩径负相关,在土体中单桩剪力与桩径正相关、在基岩中剪力与桩径负相关;影响群桩受力的桩径存在临界值,在该值内峰值弯矩位置随桩径增大而下移,在该值外基桩弯矩、剪力绝对值与桩径正相关。(8)对基岩倾斜下的水平受荷嵌岩群桩:土体塑性区主要分布于桩基外侧,前排桩的外侧土体塑性变形最大,中心桩的桩周土体无任何塑性变化;后排桩在土岩界面处易出现混凝土开裂,其桩身的开裂最为严重;群桩桩顶截面正应力分布与单桩相反,前拉后压;前排桩分担的弯矩最大;角桩分配的水平荷载最大、中间桩次之、中心桩最小;在土岩界面处的混凝土开裂随基岩倾斜增大而逐次向前排桩传播;基岩倾斜越大,基桩弯矩、剪力峰值的绝对值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