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湄公河区域国家的安全合作研究——以湄公河航道联合执法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国家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作为各国维护国家安全、谋求安全利益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广泛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等为主的新安全理念对世界众多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产生了颇为重要的影响,并影响了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间、地区间安全合作机制。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以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指导原则的新安全观,代表了近年来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思想。   湄公河区域国家一方面在中国地缘安全战略中占关键的位置,另一方面又与中国西南边疆有着历史、文化、民族等多方面联系。而湄公河区域国家现阶段存在的例如毒品、艾滋病、跨国犯罪、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不光影响了区域内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造成了威胁。发生于2011年10月5日的中国船只被劫持、无辜船员被杀害的“湄公河惨案”更彰显了湄公河区域面临的严峻地区安全问题。由于“10.5湄公河惨案”的发生,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自2011年12月起开启了四国湄公河航道联合执法行动。区域内国家开展针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合作,同力对抗区域内存在的跨国犯罪、毒品犯罪、疫病传染等安全隐患,是改善地区安全环境有效途径。从国家间安全合作的角度看,联合执法行动为区域内国家间安全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现阶段中国与湄公河区域国家的安全合作主要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合作具有多层次性,还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合作方式多样化、合作领域不断加深等特点。中国在参与区域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新安全观为指导,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原则;也要积极行动,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还需要认真分析和对待对区域外大国对地区事务的参与,采取适时有效的政策保障国家安全利益。
其他文献
民族学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变化与消亡规律的科学。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进程,但作为某个具体民族,其产生的早晚、发展的快慢,却与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病(肉毒中毒)的分布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调查、收集近10年本地各级医疗机构收治察布查尔病的临床资料,对其各
有关“傩”的记载,泛见于经、史、子、集,而对于傩文化的研究当始于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之后国内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者从戏剧史、民俗学、艺术学等视角对傩文化进行了深入的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来华投资。其中成功经营的企业不计其数,但是,韩企在中国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也有部分企业因经营欠佳而不得不打道回府。中韩两国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韩企进入中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文化的接触、摩擦和碰撞,产生文化冲突。如何面对和克服文化差异及"水土不服",成为在华韩企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文化人类学家奥伯
本文依据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从整体地、动态地、系统地角度对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进行研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载体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