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国家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作为各国维护国家安全、谋求安全利益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广泛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等为主的新安全理念对世界众多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产生了颇为重要的影响,并影响了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间、地区间安全合作机制。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以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指导原则的新安全观,代表了近年来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思想。
湄公河区域国家一方面在中国地缘安全战略中占关键的位置,另一方面又与中国西南边疆有着历史、文化、民族等多方面联系。而湄公河区域国家现阶段存在的例如毒品、艾滋病、跨国犯罪、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不光影响了区域内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造成了威胁。发生于2011年10月5日的中国船只被劫持、无辜船员被杀害的“湄公河惨案”更彰显了湄公河区域面临的严峻地区安全问题。由于“10.5湄公河惨案”的发生,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自2011年12月起开启了四国湄公河航道联合执法行动。区域内国家开展针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合作,同力对抗区域内存在的跨国犯罪、毒品犯罪、疫病传染等安全隐患,是改善地区安全环境有效途径。从国家间安全合作的角度看,联合执法行动为区域内国家间安全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现阶段中国与湄公河区域国家的安全合作主要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合作具有多层次性,还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合作方式多样化、合作领域不断加深等特点。中国在参与区域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新安全观为指导,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原则;也要积极行动,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还需要认真分析和对待对区域外大国对地区事务的参与,采取适时有效的政策保障国家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