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农村妇女生育观的变迁——以云南省开远市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与人口密切相关的生育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定时期社会的人口构成特征。 生育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念问题,其中生育观念是指导,引导了人们的生育行为。对于生育观念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帮助理解生育主体的生育行为,尤其是对于不同生育群体的生育行为的理解。妇女作为生育的载体,她们的生育观念十分重要。由于城市处在社会现代化的前沿,新的文化趋势和思想观念大多都是从城市兴起,因此城市妇女的生育观念是比较趋向于现代新型生育观念的。而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人们的思想观念就呈现出了差异。表现在生育观念上,有的妇女生育观念是比较新型的,有的还保持着传统生育观念的某些特征。对于农村妇女生育观念的研究,有利于对于农村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解,也有利于对于农村妇女发展现状的理解。 本文在对于云南开远市三个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角色的理论角度,对于农村妇女的家庭角色变迁与生育观念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妇女家庭角色的变迁,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生育功能”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其生育观念的传统特征;而具备新型生育观念的农村妇女,在生育上更具有自主性,更能体现个人的意愿,从而使其在家庭中所受到的角色约束减少,更有利于推动积极丰富的家庭角色的发展。因此,农村妇女的家庭角色变迁与生育观念之间是一种互推的循环过程。相互阻碍的发展只能带来这一过程的恶性循环。然而,当生育观念在农村妇女的思想里逐渐发展之时,来自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政策制度运行,如:不同的家庭模式、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计划生育政策,却对于妇女家庭角色的扮演形成了制约,而影响了她们生育观念的变迁,也使她们在对于如何扮演现代家庭角色和具备怎样的生育观念之间产生了矛盾与困惑。这种矛盾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政府依靠下达任务指标的形式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本研究通过对于影响农村妇女家庭角色与生育观念变迁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要实现二者关系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育龄妇女本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还需要相关社会政策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具体包括:相关的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效发展,有利于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农村育儿机构的完善,有效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多样化的养老形式的发展。具体的政策措施应根据农村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而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
其他文献
学位
社会政策制定模式作为政策成败的基础,是近年来中外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伴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社会环境、政治环境都将发生巨大的转变,这势必要对社会政策制定的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愈来愈具有工具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的短短三十年,中国社会学经历了从取消到恢复重建的过程。在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学也经历了结构性的重大调整。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50年代达到
本文基于马克斯·韦伯的分析框架,分别从支配结构、城市类型、法律结构等方面揭示出伊斯兰教的社会经济实质上是政治资本主义;尝试阐明伊斯兰教伦理与政治资本主义之间隐含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