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差异是个体通过感知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差异的认知过程。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概念的人,通常也会采取相适宜的行动化解自身的心理问题,反之,则非常容易发生心理上的自我认识冲突。坚韧性是一种可以帮助个体抵御应激,保护身心健康的积极人格资源。状态-特质焦虑是焦虑的两种类型,状态焦虑是指感知自身的能力无法达到客观环境的要求;特质焦虑一种动机或后天习得的行为倾向,是个体对客观环境产生的过度强烈的反应。为了探究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坚韧性和状态-特质焦虑三者之间关系,本研究以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坚韧性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为研究工具,对528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研究结果:1、高职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是否单亲、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2、高职生坚韧性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单亲家庭、父亲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是否独生、是否单亲家庭、母亲教育水平、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高职生状态焦虑在单亲家庭上存在边缘性显著差异,高职生特质焦虑在性别上存在边缘性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特质焦虑也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专业、是否独生、父母不同教育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高职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与坚韧性呈显著负相关;坚韧性和状态-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理想-现实自我差异的体貌自我差异和状态-特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5、坚韧性作为状态-特质焦虑和理想-现实自我差异的中介变量。坚韧性在状态焦虑和理想-现实自我差异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坚韧性在特质焦虑和理想-现实自我差异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