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与血压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综合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2006,心血管病报告指出,CVD目前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和吸烟作为我国第一位和第二位最常见的CVD经典危险因素,其独立致CVD发病作用早已被认识,但这些危险因素连同其他危险是如何共同作用致CVD发病,以及作用强度如何,目前了解有限。此外,作为降低CVD疾病危险的有效干预措施,采取降压治疗和戒烟之后对一般人群CVD发病危险的影响如何,也尚不清楚。利用其他人群类似研究的结论来指导我国CVD预防控制工作可能并不妥当,因此,针对我国人群进行深入细致的相关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69,871名研究对象的随访调查,分析中国成年人群吸烟和血压升高对CVD发病的独立作用和综合作用方式和强度,试图为CVD的人群防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是在1991年进行过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的169,871名年龄在40岁及以上成年人群(男性83,533名,女性86,338名),排除基线时已患心肌梗死和中风4195人,吸烟资料缺失者14,578名,血压资料缺失者283名。基线调查的项目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如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强度情况等,以及血压、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也调查疾病个人史和家族史、降压治疗情况等。1999-2000年,我们对该队列人群CVD发病(包括CVD死亡:ICD9390.0-398.9、401.0-429.9和430.0-438.9,冠心病和中风发病)情况进行了随访。全文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基线各亚组的危险因素特征采用χ2检验(分类变量)和ANOVA(连续变量);分析吸烟、血压升高与CVD发病的独立相关性采用分层的Cox模型,包括年龄调整模型和多因素调整模型;吸烟联合血压升高致CVD发病的生物交互作用的评价是依据Rothman提出的充分病因模型(sufficient-cause model)中三个生物交互作用系数,即交互作用超额风险(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 RERI)、交互归因百分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 AP)和协同指数(synergy index, SI),无交互作用的判断依据为RERI和AP等于0,SI等于1,根据该三种系数的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估计值来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共随访到158,666人,失访11,205人,随访率达93.4%,研究对象平均随访8.3年,总计随访1,192,962人年。随访期间共发生11,785例CVD,其中中风和冠心病各为7085和1877例,在所有CVD事件中致死性CVD共7753例。CVD发病率为986.39/10万人年。在男性和女性不吸烟、戒烟和吸烟人群中,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升高均与CVD发病危险增加存在相关关系,当调整了基线年龄、体重指数(限女性)、饮酒史(限男性)、体力活动、2型糖尿病发病史、教育程度、城乡和南北方这些危险因素后,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CVD发病的相对风险度(relative risk, RR)呈线性增加,在接受降压治疗且降压达标的人群中,CVD发病危险依然高于各自吸烟状态的血压正常者50%左右。例如,男性不吸烟组,与正常收缩压(<120 mmHg)相比,收缩压水平在高血压前期(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称为正常高值,120-139 mmHg)、1期高血压(140-159 mmHg)和2期高血压(≥160mmHg)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31(95%CI 1.16,1.48)、1.86(95%CI1.63,2.12)和3.02(95%CI 2.63,3.47),降压未达标组(降压后SBP>140 mmHg)和达标组(降压后SBP<140mmHg)的RRs为3.62(95%CI 2.98,4.41)和1.56(95%CI 1.02,2.38);在男性戒烟组,不同收缩压水平组、降压未达标组和降压达标组的RRs分别是1.04(95%CI 0.77,1.41)、1.64(95%CI 1.17,2.30)、2.07(95%CI 1.45,2.98)、1.72(95%CI 1.14,2.61)和1.53(95%CI 0.82,2.85);在男性吸烟组,RRs分别是1.42(95%CI 1.29,1.56)、2.37(95%CI 2.13,2.63)和3.73(95%CI 3.32,4.18),降压未达标组和降压达标组的RRs分别为5.34(95%CI 4.59,6.21)和1.49(95%CI 1.04,2.13);且线性趋势都显著(线性趋势检验P<0.0001);吸烟史进一步修饰这种线性相关,在吸烟组,血压升高致CVD发病危险增加的斜率更高。女性中这一线性趋势相似,按舒张压分组所得的结果也相似。不同血压水平下,戒烟和吸烟均与CVD发病危险增加相关。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在总体男性、收缩压正常(SBP<140 mmHg)男性、收缩压升高(SBP>140 mmHg)男性三个亚组中,戒烟和吸烟相对于不吸烟的RRs分别为1.35(95%CI 1.20,1.52)和1.42(95%CI 1.04,1.94);1.60(95%CI 1.36,1.89)和2.17(95%CI 1.43,3.30):和0.62(95%CI 0.17,2.28)和1.22(95%CI 1.12,1.33),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血压正常组戒烟的CVD发病危险依然较高,但在血压升高组中戒烟使发病危险大大降低,与不吸烟者相当(未达显著性水平)。而女性中戒烟的CVD发病危险在总体和按血压分层的各个层中均未见显著下降。与不吸烟者相比,男性和女性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和累积吸烟量均与CVD发病危险呈线性增加,提示两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应用加性模型评价吸烟与血压升高对CVD发病的生物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吸烟联合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对于增加CVD发病均存在显著性协同作用,例如,以收缩压140 mmHg为切点,在男性中,吸烟且收缩压升高者其CVD发病的相对危险有三分之一可归因于交互作用,女性中这个交互归因百分比达到36%。结论:本次随访研究证实,血压是C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修饰这种相关性;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状况下,戒烟和吸烟都导致女性CVD发病危险增加,但在男性高血压时,戒烟会使CVD发病危险降低;吸烟联合收缩压或舒张压在致CVD发病危险增加时均存在协同作用。此外,坚持降压治疗且达标者CVD发病危险大大下降。戒烟者在总体吸烟者中比例非常小,多数戒烟者尤其是男性可能是因为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导致戒烟,提示我们可以在提供医疗服务时给予戒烟建议和帮助,这样可能会获得更好戒烟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吸烟与高血压的协同致病作用提示我们在吸烟的高血压患者中开展戒烟和降压治疗,能获得更好防治CVD病效果,具有更高收益(单项干预效果之和)。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常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也使人们对于护理要求进一步提高,护患关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该文从国内护患关系的发展,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增进
酒精发酵技术在我国由来已久,有100多年的历史。以玉米为代表的淀粉质原料进行的发酵,按生产工艺划分为连续发酵技术和间歇发酵技术,其中连续发酵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发酵成熟
啮齿类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也是高级消费者的主要食物来源,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啮齿动物主要以植物枝叶和种子为主要食物,同
岩溶地区地层复杂,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需要采用泥浆护壁。分析了膨润土泥浆的组成、物理特性、作用机理,通过工程施工实例,阐述了泥浆制备工艺流程和泥浆在旋挖钻孔灌注桩工
卞之琳是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他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所做的探索与开拓具有重要诗学意义。本文从三部分入手,论述卞之琳在新诗口语化、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修辞以及诗歌语言的
背景:尽管有学者肯定了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的效果及安全性,但对于手术体位在术中对生命体征影响变化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不同体位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
在盆栽和土培池条件下,研究了结实期轻度土壤水分胁迫与氮素营养对水稻地上部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轻度土壤水分胁迫提高了籽粒的灌浆速率,缩短了灌浆期
当杂散电流监测数据利用综合监控系统的传输通道上传至杂散电流微机管理系统时,可能会占用电力网络带宽,阻塞信息传输,影响网络的稳定性。运营人员不同意杂散电流监测数据利
人脸识别是安全监测系统中身份识别的一种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它广泛的用于安全控制、考勤系统、军队和国防领域。本课题研究的是人脸检测及识别算法和基于该算法的门禁系
随着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的公映,日本艺伎迅速成了全球观众所津津乐道的话题。300多年来,艺伎已经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一些著名的艺伎甚至对日本历史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