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华北地区(京、津、冀、晋、内蒙)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车道,经济增长态势明显并持续发展,同时,金融业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壮大,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由改革开放初期时较为单一的体系,发展成为现如今机构设置及金融业务种类比较齐全的系统,金融业的日益发展壮大正在成为华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影响金融市场化的发展进程,金融部门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作用还未充分显现,金融改革的任务仍较艰巨。本文将通过统计调查和实证分析,对华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长期相关程度和发展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中到底的哪些要素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并且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等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华北地区更有利于实现二者的均衡全面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和解答。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以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华北地区近年来的经济金融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统计,根据历史数据建立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发展呈现的特点,并提出促进华北地区实现经济金融更快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华北5省市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两种计量检验,分别是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以证明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含义是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数据之间是显著相关的和长期稳定的,从而确保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素关系的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较全面的反映了华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华北5省市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数据为基础,对影响经济增长的金融发展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指标的选择方面,本文采用更能全面反映华北地区金融发展实际情况的四个计量指标:金融相关率、证券深度、保险深度和金融市场深度;对于经济增长指标的选择,本文以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随后,对华北地区5省市自治区的经济金融现状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而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主要分析华北地区5省市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实证关系。首先,用实证方法的选取与指标的选择,然后是根据所选指标建立面板模型;其次,对5省市的截面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数据是否平稳;然后,对模型进行相关协整检验,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性;最后,对建立的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估计结果进行分析,一是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二是金融发展的区域效应,三是金融发展的时间趋势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和检验得出,华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影响金融发展的不同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差异,但基本都以金融规模作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证券和保险也紧随其后,金融市场虽居于末位,但仍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北京、天津、山西的固定效应为正值,河北、内蒙古的固定效应为负值,这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区域效应与地理位置并无太大关系。由于国家的各项支持经济金融发展政策的出台和金融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等积极措施,使得华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环首都经济圈金融发展与建设,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意图得到显现,同时,这一促进效应也在逐年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