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的疗效,以及电针对模型大鼠口服雷公藤甲素的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的影响,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1)使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将大鼠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2)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以Thermo BDS HYPERSIL C18(100×2.1mm,2.4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55份体积乙酸铵和甲酸与45份体积甲醇为流动相,流速:0.2ml/min为主要色谱条件。以电喷雾离子源(Turbo Spray);正离子模式为主要质谱条件,对血浆样品进行分析。取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加入内标泼尼松龙,采用液液萃取法加入一定体积乙酸乙酯,按一定比例吸取上清液。上清液经挥干,流动相溶解残渣后进样分析,测出各时间点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通过DAS2.0药理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探讨该药在模型体内的代谢规律以及观察电针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结论:(1)不同方法干预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趾肿胀情况均较未干预的模型组大鼠有改善,具体改善为:针药结合组>单纯给药组>单纯电针组。(2)LC-MS-MS检测模型大鼠血浆中雷公藤甲素的浓度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雷公藤甲素的最低检测低限为0.25ng/ml。血浆样品提取回收率可达89.7%。日内和日间差异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3)电针足三里能够影响模型大鼠口服雷公藤甲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能够提高雷公藤甲素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