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有所得”应是物质、精神等多元的获得,引发劳动就业领域的就业质量思考。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是对“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民生诠释之一,对于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视角构建分析框架,以个人福利为出发点,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浙江省样本为数据,提出就业质量的五个维度,即工作条件、劳动关系、职业发展、社会保障、健康保障,对浙江省劳动力就业质量现状、就业质量对劳动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浙江省劳动力职业能力有待提高,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存在不匹配,组织培训的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第二,浙江省劳动力就业权益有待规范,加班补偿等劳动法规没有落实到全员,再就业人群、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通道较为狭窄,社会保险参与度有待提高;第三,浙江省劳动力维权渠道有待拓展,工会作为法定维权组织的职能发挥有限,维权方式较单一。第四,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就业质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劳动力更倾向于从工作条件、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健康保障维度提高就业质量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社会保障对于劳动收入、劳动合同的补偿效应明显。面对以上困境,我们认为可以:第一,完善培训体系,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城乡一体培训机制以提高劳动力职业能力,建设“1+X”职业证书制度以完善培训成果转化机制;第二,规范就业法律,保障加班权益等劳动法规得以落实,搭建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平台以拓宽再就业人员、困难就业人员的就业通道,依托数字化优势完善省级统筹社会保障平台;第三,扩大工会代表群体覆盖面,畅通上传下达渠道以发挥工会职能,通过线下整合职能部门和线上构建ODR化解平台建立多元维权渠道以保障劳动力有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