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的极速发展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的极度恶化,尤其是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攻坚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高污染,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思想的提出,生态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国家在政策法规方面也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工业污染是现存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这对传统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其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积极寻求一种能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新途径。社会大众对环境质量要求逐步提高,也越来越关注清洁生产方面的国家政策以及企业污染控制状况。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备受关注。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工业企业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减少污染物,以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延续污染物末端处理的方式加上清洁生产法制不健全以及薄弱的执法力度,即处于不良立法和低度执法的状态,致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清洁生产正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和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策略。鉴于国内外先进的清洁生产实践经验也表明,单单靠清洁生产的市场机制拉动力是非常有限的,清洁生产的推进需要国家通过法律的自觉规制予以实现。然而目前我国的清洁生产研究仍然只是侧重于技术和管理方面,有关法律政策的研究非常薄弱,因此急需加强对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以便为有关立法活动、相关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使其更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以2012年《清洁清洁促进法》的实施为基准研究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除了引言与结语外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在实务界和学术界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清洁生产的界定,对清洁生产做了初步的介绍,明确了清洁生产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并且介绍了清洁生产法律制度完善的现实必要性,主要从激励机制、经济学分析的角度以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论证。第二章介绍了清洁生产的立法回顾,以及我国现有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管理政策的不规范,经济制度方面的匮乏,技术政策方面的不统一等等。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一些西方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先进经验,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介、总结。第四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清洁生产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立法层面;管理层面;经济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