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控股方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和利益输出,进而侵犯广大中小股东、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而这种侵犯行为是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在上市前,先进行调增利润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上市成功后往往在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同时又不露声色地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出。也就是说,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只是关联方掩盖其利益输出的一种手段,而关联交易利益输出才是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因而,本文着眼于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关联交易利益输出这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动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本文首先对关联交易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通过对关联交易基本理论的分析,总结出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利益输出的根本动因是关联控股方的利益最大化。然后,通过对我国关联交易的现状进行了问题分析,发现我国关联交易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普遍、利益输送现象明显等特点,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接着,分别从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关联交易利益输出两方面,采用不同的表征变量,对其动机进行实证分析。以关联净利润指标作为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表征变量,以关联现金净流出指标并结合关联资金占用指标作为关联交易利益输出的表征变量。研究方法主要是对照样本组各关联交易指标的差异性检验和回归分析法。通过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利益输出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经历了上市初的盈余管理、上市成功后盈余管理与利益输出并存、以及被ST后的利益输出三个阶段;拟扭亏公司或濒亏公司往往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企业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比国资局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具盈余管理和利益输出动机;当上市公司有较多经营现金流量时,关联方就越有动机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出等结论。然后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了前面的统计检验结论。其后,运用超额收益法(CAR)和回归分析法研究我国A股市场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与利益输出事项的反应,结果发现:市场对上市公司的重大关联销售以及资金占用行为并无显著反应。这在一定程度助长了上市公司对关联方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利益输出行为,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和关联方对关联交易还处于(不识别,利益输出)的“囚徒困境”状态。最后,根据我国关联交易实际现状和实证结果从法制、公司治理、市场监管等角度给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