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宏柱教授从医执教几十载,博览群书,精于辨证论治,擅长针灸推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学术上博采众长,衷中参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疏经通督推拿防治脊柱相关疾病学术思想体系。本文运用文献理论研究的方法,旨在对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整理总结,对疏经通督推拿学术思想以及疏经通督推拿手法产生的理论基础等进行探讨,为疏经通督推拿学术思想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章介绍疏经通督推拿学术思想的基本概念及内涵,阐述其形成背景、思想特点及创新之处,回顾金宏柱教授历届研究生对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成果,并阐明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分别对督脉和膀胱经及其穴位相关理论、夹脊穴理论、经筋理论、“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等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文献研究,并对穴位与神经的关系、穴位主治与脊神经病症的相关性进行理论探讨,从而阐明疏经通督推拿学术思想形成的中西理论基础。
研究认为督脉和膀胱经在人体经脉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络一身之阴,膀胱经的背俞穴为督脉脉气所发,夹脊穴贯通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在两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督脉通过膀胱经背俞穴和人体的全身脏腑有密切的联系,脏腑也通过经络的连属关系,构成了经络相联,气血相往的统一体,督脉通则百脉通。脊柱是人体的中枢,脊髓及其神经是人体信息的通道,是大脑和躯体其他部分相互联系的桥梁,脊柱病,为多病之源。督脉贯脊而行,上通于脑,足太阳膀胱经夹脊而行。脊柱和督脉膀胱经在结构上互相依赖,在功能上相互关联,脊柱功能异常会导致督脉瘀滞、气血不通,“脊中骨节督所辖”,“督脉生病,治在骨上”,“五脏之腧皆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表明疏通督脉以及膀胱经在脊柱相关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由于经典著作中对督脉循行路线及走向的论述的不同,导致后世医家认识上的分歧,文中以古今文献为基础对督脉、膀胱经的循行路线、走向、病候演变以及督脉、膀胱经的实质进行探讨并阐明研究的意义。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的穴位主治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水平的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功能具有一致性,都具有治疗背俞穴相连脏腑相关疾病功能,理论基础是这些穴位均为督脉脉气所发,故其主治功能上具有一致性,且这些穴位的主治的病症与脊椎节段神经相关疾病具有同一性,其现代医学理论基础是脊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说明中西医对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其目标是一致的。
经筋理论的研究及在脊柱相关疾病论治中的运用是疏经通督推拿学术思想重要特色之一。经筋系统包括十二经筋和维筋,就筋肉韧带而言,包括大筋(刚筋、谷、月困肉)、小筋(溪,柔筋)、宗筋、膜筋、缓筋、肌、分肉等,涵盖了束骨利机关的所有组织学内容。《灵枢·经筋》记载与脊有直接联系的经筋有5对,经筋与脊柱稳定性的密切关系,在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经筋与五脏六腑也有密切关系,经筋与脏腑关系的统一是构成全身整体机能平衡的重要环节。经筋的循行分布、功能、病候有不同于经脉的特点,诊断上强调经筋辩证,“以痛为榆”是其治疗的基本原则,研究认为“以痛为输”也表现出它的局限性,文中对其进行系统论述和探讨。经筋理论完善了经络学说,《内经》及历代医家都仅有经筋的提法,虽有“筋与脉并为系”的观点,而没有将这一理论完整地运用于临床。疏经通督推拿学术思想中从分析脊柱相关疾病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的确立均离不开经筋理论的指导。
与经筋理论有密切关系的是关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现代医学对应的有“半脱位”理论。文中对“筋出槽,骨错缝”、“半脱位”形成、发展、论治等进行系统文献研究并探讨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研究的意义。金宏柱教授认为“筋出槽,骨错缝”为脊柱力学失稳的病机关键,从而把“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纳为疏经通督推拿学术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对疏经通督推拿手法选择、临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通过对脊柱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及中西医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进行探讨,从而阐明疏经通督推拿治疗大法确立的理论基础。
脊柱相关疾病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脊柱相关的疾病已达到70多种。关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概念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其基本分歧为是否将原发性脊柱疾病纳入脊柱相关疾病范畴。随着脊柱病因学说研究的深入,脊柱相关疾病应该包括凡脊柱及其所属结构的各种病损导致脊柱或/和其相关联的所有疾病,疾病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形态结构性疾病;第二种是信息传导方面的疾病;第三种是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该部分对脊柱相关疾病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进行文献整理和研究。金宏柱教授认为脊柱阴阳失衡导致督脉及膀胱经气机郁滞、脏腑不和是脊柱相关疾病的病机关键,“筋出槽、骨错缝”是脊柱失稳阴阳失衡的最常见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文中对金宏柱教授对脊柱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思路进行总结和探讨,从而阐明疏经通督推拿治疗大法确立的基础。
第四章分别对中国传统脊柱整脊推拿法和西方的脊椎矫正疗法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并进行比较研究,阐明整脊通督推拿手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总结了金宏柱教授常用的通督整脊手法,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研究认为中医整脊法源远流长、疗效肯定,现已形成了中医特色的整脊理论和方法。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和神经学说基础上的西方整脊学说有其合理和科学性.中医和西方整脊疗法的结合,利于整脊医学的发展。
金宏柱教授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继承中医传统整脊术的特点,吸取西方整脊技术的合理成分,发展中医传统脊柱诊疗技术,创立经络整脊术。经络整脊术充分发挥经络的作用和功能,是对整脊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发展和补充。
第五章总结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规律,并介绍针灸、牵引,内服药、中医运动处方疗法等常用疏经通督的辅助治疗方法。
疏经通督推拿法是脊柱相关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文中对疏经通督推拿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常用手法和穴位进行研究,总结治疗规律并对疏经通督推拿法作用机理及相关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推拿手法在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绝不能单纯依靠手法,应以整脊推拿手法为基础,结合针刺、药物、理疗、薰蒸、刮莎等临床多种治疗手段、多靶点进行全方位治疗,这样才能才能因人、因病、因症地对患者实行个性化治疗,提高临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疗效。在手法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加用针灸、或内服草药和运动处方治疗,以达到更快、更好的疗效,这是中医疗法的一大优势。
金宏柱教授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经络腧穴理论等中医理论及现代运动康复医学指导下,将现代运动处方、医疗练功、自我保健推拿等有机结合,创立以五脏分型脊柱相关疾病中医运动处方,简单易学,坚持练习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
第六章总结研究成果和结论,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研究展望。
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在理论上提出新观点,在诊断上提出新内容,治疗上提出新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脊柱相关疾病的相关理论,其产生是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基础的,对发展推拿学术水平,提高脊柱相关疾病临床疗效大有裨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脊柱相关疾病认识的完善和成熟任重而道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步,这门年轻而充满希望的学科必将迎来飞跃性的发展,疏经通督推拿学术思想也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