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梅关古道诗歌研究

来源 :赣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es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关是界分粤赣南北的关隘,是历代叠咏书写的重要文学场域。明末清初行吟在梅关古道的文人众多,身份特殊且复杂多样。他们或是用笔墨书写驿程的仕宦,如梅之焕、龚鼎孳、王士禛等人;或是用血泪挥洒征途的遗民,如余飏、陈恭尹、屈大均等人;或是用诗文咏赞古道的使臣,如冯克宽等。此外,还有通过纪行书写旅程的流寓文人和诗僧。他们的梅关古道诗歌汲取历代梅关诗的精髓,对于梅关古道诗歌书写同中有异:相同的是创作主题,不同的是独特个人体验和个性化的书写方式。他们的诗作在明末清初诗坛反映了诗歌传统的连续性和特定场域创作的规定性,能在管窥明末清初士人的普遍心境之余,以新的文化内涵构建梅关诗路。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是对论文研究的时空概念的界定,和梅关古道诗歌研究现状的梳理。许多文章对大庾岭贬谪诗有所涉及,暂未形成一个以梅关古道诗歌为主题的研究体系。明末清初梅关古道诗歌数量多且单篇体量大,纪行叙事功能趋于成熟,在历代梅关古道诗歌中更具有代表性。所以从这一易代的角度切入,更好地把握诗歌流变特征。第一章是明末清初梅关古道诗歌传统的考述。梅关古道是纪行与送行的限定场域,是登览与怀古的诗歌之路,还是怀乡与恋阙的高地。通过考证分析,整体厘清梅关古道的历史和历代梅关古道诗歌的主题。第二章则是对这一时期驿路景观、作者身份、诗歌题材和情感表达的研究,和梅关古道上景、人、事、情的概括。以士人们过关时间和诗人自我身份界定倾向为主要线索,将作者身份划分为仕宦文人、明代遗民、域外使臣、其他文人。诗歌的题材主要为羁旅纪行、送别寄情、咏物遣兴、谒祠抒怀。这些诗作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更为集中,诗人们详细地描写从南到北段的自然景观,凸显梅关古道的线性特征。纵观历代梅关诗歌,明末清初诗中表达的情感丰富、婉曲,亦使梅关古道的诗意空间逐渐立体。第三章分析明末清初梅关古道诗歌的审美蕴含。梅关诗路承载着诗人们的体验与共同记忆。作品的感性经验不仅来自空间上的文化景观,还有共同构建的文化记忆。梅关古道这一限定场域下的诗歌创作方法大同小异,主要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但明末清初时的诗歌更为广泛的运用象征和隐喻艺术手法,且诗歌风格不同于唐宋时期用典繁密的深沉。此章结合作品的言、意、象、境四个维度的分析,挖掘出这一时期诗歌的美感特质,发现这些诗歌在保留幽咽、沉郁风格的传统下更加自然、富有意趣。这些造就了明末清初梅关古道诗歌的多元化的诗学格局,是历代梅关古道诗歌上不可抹煞的一笔。第四章主要总结明末清初梅关古道诗歌蕴含的梅花文化、贬谪文化、驿站文化。关因景名,岭因人传,梅关古道诗歌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文化价值。这章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综合分析,以诗释史,以史证诗,深化历史与梅关古道诗歌之路的联系。通过诗意空间的文化流变把握这一时期诗歌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主要论述了烟草商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与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的关系,随着烟草行业两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人员的培养和数字化人才缺乏会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短板,只有加强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在数字化转型速度上成为推力,并对烟草商业如何快速培养、打造自己的信息化团队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Virtex-5系列芯片没有官方提供的专用软错误缓解(Soft Error Mitigation,SEM)IP核,需自行设计故障注入系统.本文选用XC5VFX130T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芯片利用单帧部分重构功能达到等同于SEM IP故障注入效果,实现对FPGA电路系统的抗单粒子翻转能力评估测试.利用逐位注入故障模式对XC5VFX
期刊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其主要是混凝土内外干缩变化及温度差产生应力裂缝,另外原材料不合格、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也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从施工材料、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期刊
茶树菇香气浓郁,且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市场前景较好。本文首先对茶树菇的基本形态特征进行简要概述,其次详细介绍茶树菇栽培技术要点,如栽培季节、栽培环境、栽培原料、出菇管理等,以供参考。
期刊
报纸
花期是玉米重要性状之一,解析玉米花期的遗传基础,挖掘玉米花期关键基因,对于选育广适玉米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在580份玉米自交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中, 3年种植测定散粉期、吐丝期和散粉吐丝间隔期等3个花期性状,利用分布全基因组的31,826个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
期刊
水库工程建设中,其主体结构和高边坡的稳定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耐久及后续的使用功能。为保证其安全和正常运转,变形监测成为了衡量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金寨县中河水库左岸高边坡及碾压混凝土大坝为研究背景,通过测缝计、渗压计、多点位移计等监测设备的数据反馈,可实现对主体结构和边坡稳定的实时监测。通过此研究可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期刊
报纸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不但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良好影响,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可称之为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启蒙运动。本文从两大角度分析了这场已被写入国家历史史册的伟大革命,品评其对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影响。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