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细菌系统提高植物降解空气中甲醛效率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醛具有独特的粘合特性被广泛用于各类家具与装修材料中,这些板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持续不断地释放出甲醛,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在众多降解甲醛的方法中,植物净化法可以持续性去除气态甲醛,经济环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利用。近年来人们研究植物降解甲醛特性时发现,不同种类的植物降解效果不同,盆栽对甲醛的降解效果严重受到昼夜变化、温度和季节的影响。然而,研究表明盆栽植物的根部系统在夜间对气态甲醛仍具有稳定的降解效果,其土壤以及根部微生物都有利于气态甲醛的降解。所以本论文将从盆栽土壤中分离出甲醛降解菌,鉴定后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优势菌株用最好的接种方式接种到无菌土壤中,检测菌株在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和降解气态甲醛的效果,以构建土壤-细菌系统提高植物降解气态甲醛的效率。
  实验中成功分离出3株不同的菌株(记为菌株JJ-0、JJ-1和JJ-2),鉴定结果分别为芽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皮式不动杆菌,并将其DNA序列上传至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编号为MK371745、MK652882和MK372540。形态观察(使用SEM)时发现3株菌株的大小分别为2.17-2.69μm×0.48-0.53μm,1.53-1.72μm×0.46-0.51μm与2.13-3.98μm×0.53-0.61μm。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不同菌株的无机培养基成分(KH2PO4、FeSO4?7H2O、NaCl、NH4NO3),优化后,3种菌株的NH4NO3都为0.50g/L,而KH2PO4、FeSO4?7H2O、NaCl的对应含量分别为(菌株JJ-0)1.00g/L、0.01g/L、1.00g/L,(菌株JJ-1)2.50g/L、0.06g/L、1.50g/L,(菌株JJ-2)1.00g/L、0.01g/L、0.00g/L。3种菌株对水中甲醛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去除效率,均能在12h内完全降解掉浓度为450mg/L的甲醛。
  采用单因素控制法分别分析菌株在不同pH、摇床转速及甲醛浓度条件下对甲醛的降解效果,发现芽孢杆菌(JJ-0)、阴沟肠杆菌(JJ-1)和皮式不动杆菌(JJ-2)分别需要在pH=6.00、5.50≤pH≤7.0和6.00≤pH≤7.00条件下,能在12h内完全降解450mg/L的甲醛。改变摇床转速时发现,转速≤150r/min时,3种菌株的甲醛降解率均随着摇床转速的增加而增加,150r/min时降解效果最好,12h后甲醛降解率都为100%,但是当摇床转速继续增大至200r/min时,菌株JJ-0、JJ-1和JJ-2降解率会分别减少至46.0%、80.0%和96.0%。降解高浓度甲醛时菌株JJ-2的降解效果最好且长时间降解甲醛(450 mg/L)时菌株的生物量会逐渐增加,当生物量增加1倍后完全降解的周期时间能减短3h,生物量增加1.50倍时完全降解的周期时间缩短一半(6 h),这说明生物量与甲醛降解率成正比关系。
  采用3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将菌株JJ-2接种至无菌土壤中,恒温培养24h后菌株总数分别为3576×106CFU/g(喷洒)、2830×106CFU/g(滴入)和1390×106CFU/g(搅拌),表明喷洒的接种方式,菌种的生长效果最好。土壤喷洒接种菌株JJ-2后土壤表面、中部(0.10 cm)和底部(0.30 cm)的菌株总量分别为3120×106CFU/g、240×106CFU/g和216×106CFU/g,土壤表面的菌株总数最多。土壤喷洒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7.0℃)表面菌株总量最高能为3410×106CFU/g,放在室温环境中培养的最高为3130×106CFU/g,表明土壤接种后室温条件下培养对菌株繁殖影响较小。菌株接种到土壤中后能在5.00ppm的甲醛环境中稳定繁殖(土壤含水率在15.0%以上),且接种后的土壤对甲醛的去除率是对照组的2.18-7.00倍。盆栽植物接种菌株JJ-2后形成新的土壤-细菌系统,3天内对气态甲醛的平均去除率提高了136%,其中夜间平均提高147%,日间平均提高125%。后期只需要正常养护植物就能维护新的土壤-细菌系统,保持接种后的降解优势。第二轮降解过程中的平均降解率约提高了133%与第一轮相比有所下降,但是盆栽夜间的降解率比第一轮提高了约31.0%,夜间的降解效果提高的更加明显,菌株JJ-2接种到盆栽土壤会造成CO2排放量短暂的剧增,大约一周后CO2的排放量会慢慢下降,但是实验箱中的CO2浓度仍会高于大气中CO2浓度。
其他文献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近年来高等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做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为推动和检验高校的教育改革成果,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打造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纵观六届大赛,赛事要求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部分的内容体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近3年,东北地区高校在该项赛事中成绩并不理想,客观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创新创业氛围不好、科
期刊
摘 要 “金课”建设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主题。通过对17位高职学生撰写的回溯式叙事文章进行文本分析,归纳出高职“金课”的三种教师类型及其进阶的高职“金课”生成模式,体现出在教师关注、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学生获得、情绪感知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客观教学型教师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技艺实现;共情型教师关注学生当前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结,融注教学情感实现;超越型教师关注学生“工匠精神
期刊
摘 要 把产教融合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法》修订的现实需要。从政策供给到法律供给是产教融合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我國产教融合不可避免出现某种失序,集中表现为价值失守、结构失衡和制度失范。产教融合法律调整的逻辑起点在于法律较政策相比的强制性、根本动因在于产教融合失序、构建路径在于修立并举。修订完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现有法律,把产
期刊
摘 要 英国近十年来不断强调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政策过去十年的变化趋势是:从关注低水平劳动力到兼顾低技能人群和高级技能人才,逐渐形成继续教育专项助学贷款,形成丰富且呼应就业市场需求的继续教育证书体系,不断减少政府干预和不断提升继续教育声誉,持续关注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并不断提供前沿技术的培训,从就业信息的推广到落实院校责任制。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启示是:扩大技能类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供给
期刊
摘要: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鲁班工坊(LUBAN WORKSHOP)解析》一书全方位、多角度、现场式、史诗性呈现了鲁班工坊的品牌创设、核心要义、建设成就、发展策略和政策保障。鲁班工坊不仅提供技术装备、教材资源,为合作国培养当地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还提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该书有助于国内外鲁班工坊研究者和实践者全面深入了解鲁班工坊的真谛,准确把握鲁班工坊的建设方式、核心内涵、实践模式和
期刊
摘要:随着中非教育交流的日益深化,建立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之上的多元化教育合作逐渐取代了“空投”式的援助。中非職业技术师范教育领域的合作在为非洲国家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同时,更为其培养稳定的高质量职教师资。通过以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的建校实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在与非洲国家进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中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在实践中应加强办学规划设计、突出中国特色、注
期刊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成为我国加强对外合作的重要着力点,在深化教育合作交流、培养国际应用型人才、助推国际产能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20年11月29日,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论坛在杭州召开,200余位参会嘉宾共话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领导、“一带一路”研究权威专家、职业教育权威专家、
期刊
摘要: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职教留学”需求调查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国际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文章将柬埔寨、老挝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借助IBM公司“客户需求分析$APPEALS框架”作为分析手段,将8个要素转换为留学动机、家庭经济承受力、留学效果、学生情感与认知等四个模块进行问题设计,以微信问卷星为载体开展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基于调查数据挖掘,认为高职院校应当做好来华留学成本分析,提出合理
期刊
摘要:基于协同理论,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适切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规模与经济总量不相协调、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院校分布与产业分布部分契合、培养层次与产业层次不相适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依据产业需求确定学生规模、依据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依据产业分布优化专业布局、依据产业层次提升培养层次等建议,旨在促进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适切优化。  关键
期刊
摘要:为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对十大先进制造业相关企业2 421条岗位招聘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利用Nvivo11对岗位招聘信息中的能力、学历和经验要求等进行逐级编码统计。十大先进制造业的企业人才需求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启示。应对当前的企业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養需要:精准定位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把握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关系,保证行业、企业的有效深度参与,在课程设置上做到统筹兼顾。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