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腔积液中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来源的三种致炎细胞因子IL-12、IL-18、TNF-α和两种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在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疫苗和发展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及ABC-ELISA试剂盒检测3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初治组29例,复治组10例;Ⅱ型结核病1例,Ⅲ型28例,Ⅳ型10例)胸水中和血清中IL-12、IL-18、TNF-α和TGF-β1、IL-10水平。对每种细胞因子胸水中和血清中含量及两组胸水或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分组、分型进行),并对每组、每型胸水中这些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治疗过程中10例Ⅲ型病人和5例Ⅳ型病人X光片示进展期到好转期这些细胞因子在胸水中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对每组、每型的分析发现,从总体来看,除IL-18外,其余各种细胞因子在胸水中与血清中含量都有显著性差异。IL-12、TNF-α、IL-10胸水中含量远远高于血清中含量;TGF-β1血清中含量远远高于胸水中含量;IL-18在血清中有较高的水平且与胸水中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每组、每型病人胸水中这些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细胞因子在每组、每型中相关性各不相同,可能与病程、病变类型不同有关。对10例Ⅲ型病人和5例Ⅳ型病人治疗过程中,X光片示进展期到好转期,胸水中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观测,发现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结论:IL-18可能可以作为加强疫苗保护性的一种辅助因子,疫苗设计时可用于增加疫苗的免疫力;各组、各型病人胸水中这些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与体外实验结果相互对照,为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对治疗好转过程中这些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提示,开展免疫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机体的免疫状态,某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有效,与体内细胞因子间的平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