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的收入效应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的收入效应研究。在借鉴经典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变量,重新构造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模型。运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初步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从微观的层面进一步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一般性解释框架。在此基础上,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效应放置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加以考察,试图建立农民收入模型,运用1978-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态势、结构以及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最后,在微观的层面考察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转移对农户的三重效应,即福利效应、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基本结论是: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行为是农民在响应由于制度松动所产生的外部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以及实施的结果 农民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其行为动机是为了追求自身或家庭的效用最大化或福利最大化。当农民预期到外部存在大量的收益或获利机会,随之通过转移的方式,促使外部收益内部化。这些预期收益包括货币工资收益、人力资本收益和意识形态收益,三种收益便成为促使农民转移的诱致因素。但是,农民预期到外部(城市)潜在的利润或收益时并不一定发生转移,因为,农民还必须考虑另一个重要的变量——成本。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主要分为直接成本(包括路途成本、证卡成本、求职成本、生活成本、心理成本以及歧视成本等)和机会成本(即农民进城就业在获取转移收入的同时所放弃的在农村经营土地产生的农业收益和在本地企业、非企业组织获得的工资报酬收益)。当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时候,理性的农民便选择转移的方式以积极响应外部的获利机会,促使外部收益内部化;反之,当预期收益小于预期成本的时候,农民随之作出不转移的理性选择。我们通过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事实也完全证实了此结论。当然,我们也可以预测,只要外部的潜在获利机会存在,便会引诱农民重新权衡其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最终作出合乎理性的经济选择。 2.政府作为第二行动团体,其核心职责在于创造条件帮助农民获取外部收益或潜在利润 从农民预期到外部潜在的利润,作出理性的权衡,到发生转移的整个行为当中,农民是创新者、策划者和推动者,属于第一行动团体或初级行动团体,他(她)可以选择转移的方式以获取外部的收益或收入;而政府扮演的是第二行动团体或次级行动团体的角色,其不能使所有追加的收入自然增长,但可以做出一些帮助农民获取外部收入的策略性决定,即创造优化的环境,促使这些外部收入更顺畅地内部化于农民手中。在收益层面,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维护农民的权益;在成本方面,推进制度的变革,优化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环境,实现城乡制度的并轨,还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进而降低农民的转移成本。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兴起的领导风格,谦卑型领导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基于组织战略理论,试图探究谦卑型领导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同时考察决策速度和决策质量的中介作用。
中国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业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因此,“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
国内校园一般具有人员流量大、建筑密度大的特点,作为校园重要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与师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面向校园进行地上建筑与地下管线的三维系统可实现综合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社会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随父母离开原户籍所在地进入城市之后,由于城市生活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理论上,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只体现为单一的生产功能,可以依据市场的价格信号进行最优配置。但实际上,土地不仅作为农
IPO抑价作为证券市场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讨论从未中断过。但是对该现象众说纷纭,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论理认识。众多理论都有颇多争议,本文就目前为止的对IP
作为经济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效率问题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都对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具有
在同质化的时代,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在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上,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品牌,二是渠道。国内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所以笔记本电脑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
农村发展需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收入需要农民就业增加。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
本文从城市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的对比与分析出发,提出地上地下三维数据一体化组织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进行一体化管理平台的研发,着重展示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