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电磁场、计算机、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近年来得到深入研究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矿井、水下环境等充电场合。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中等传输距离下能够实现较大的传输功率、较高的传输效率,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和商家的极大关注。随着应用环境的日趋复杂,如何在高效输电的同时保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高精确性是此项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基于磁耦合谐振技术,主要研究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变化情况。首先,基于电路理论分析耦合谐振机理,结合二端口网络理论对系统建模分析,推导出表示传输性能的S参数表达式,得到传输性能随收发线圈间距、水平偏移、角度偏移的变化关系。利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三维仿真模型,对系统发生水平偏移、角度偏移时的电场和功率流变化进行矢量模拟,找出天线最佳朝向。其次,对多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间电磁环境问题分析研究,通过互感理论推导出输出功率的表达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优化计算过程。对两系统同轴放置和存在错位时进行仿真,得出多组系统同时工作时传输性能的互相影响关系:由于本系统受到相邻系统的影响,线圈互感参数改变从而导致系统频率分裂,最佳谐振点偏移。通过仿真分析找出两系统最佳放置位置,提高了系统传输性能。本论文还设计了小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装置,分别对谐振线圈发生偏移、两系统间互相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的可靠性。最后,分析水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推导出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得到海水介质中系统的传输功率、效率表达式,利用Matlab仿真得出传输性能随传输距离的变化关系。通过Comsol仿真软件的多物理场耦合特性分析系统在海水介质中的能量损耗,建立人体头部三维模型,研究了系统产生的高频电磁波对人体安全的危害。综合水下应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分析了海水温度和压力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今后开发高性能的水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