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国际问题紧密关联,呈现出特殊的复杂性,如何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运用于中国宗教工作的实践,认识和解决中国宗教工作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合乎中国国情、教情的解决中国宗教问题道路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创造和理论提升,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成功地指导宗教工作的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揭示其演进过程及其内容,这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研究,推进宗教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现状、内容以及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四个相关概念,阐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与斯大林、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宗教观,概述了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的探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出、形成及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此外,党又根据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探索宗教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初见雏形。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1992至2011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这一时期,党在宗教理论方面探索的突出成果是,提出宗教“三性论”;发挥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以“引导”方式促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出并实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抵御宗教渗透警钟长鸣;初步形成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这些新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形成。第五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在探索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宗教的文明属性;宗教的“群众性”特征;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据法律管理宗教事务;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以中国化为着力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导”为方式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这些新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有了新的发展。第六部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价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