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传播治理和舆情生态建设工作,并多次在各类会议中提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科学引导与治理网络舆情的重要指示和要求。社交网络舆情事件是社会事件的动态缩影和集中表现,同时也会对现实社会公众的观点和舆论走向、意识形态产生一定影响。舆情事件一方面能够凸显公众的态度和期望,促进事件的处理与解决;另一方面,其中累积的负面、非理性信息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剧社会事件的冲突并危害社会稳定与和谐。知识图谱为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有利于非结构化舆情信息的应用与分析。凭借其先进的知识组织方式、丰富的语义信息表达和开放互联特性,舆情事件主题图谱能够从不同要素维度对事件进行表达和分析。有助于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获得对舆情事件的全面洞察与理解,并提出动态、具体的舆情生态治理策略。基于此,本文以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采用文献调研、实证研究、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事件不同维度的主题图谱,并基于此构建舆情生态治理模型以及提出舆情生态治理策略。在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第二章介绍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后续6个核心章节的研究。第3章为本文的理论核心,提出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分析模型,在对事件要素与关系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将事件要素与信息生态要素相对应,指出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包括用户种群图谱、信息群落图谱和时空演化图谱三个主题维度。其次,将“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作为典型舆情话题,第4、5、6章分别以信息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为基础,按照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逻辑,采用实证分析法进行舆情事件的用户种群图谱、信息群落图谱和时空演化图谱的构建与分析。明确舆情事件的用户种群关系与结构、信息焦点与话题演化、时空布局及演化模式,为第7、8章提供实证支撑。然后,第7章在第4至6章主题图谱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舆情生态治理模型,为第8章提出舆情生态治理策略提供支撑。最后,第8章在第4至7章的基础上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的具体策略,是本文在对策层面的落脚点。6个核心章节的详细内容如下:第3章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分析模型构建构建了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要素与关系模型,将事件分为主体、本体、时空和载体四要素,对舆情事件的要素与关系进行了解析,明确了舆情事件的结构。其次,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将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分别对应事件四要素,并构建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分析模型,指出事件主题图谱由用户种群图谱、信息群落图谱以及时空演化图谱三个维度构成。最后,基于主题图谱的分析结果进行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模型的构建,为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第3章是全文的核心理论框架,阐述了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的构建与分析逻辑,为后续章节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主线。第4章社交网络舆情事件用户种群图谱构建本章基于信息人因子对舆情用户进行分析。将舆情事件参与用户的属性特征分为个人属性特征,包括微博数、关注数、粉丝数和微博等级;行为属性特征,包括用户情感和影响力,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和加权PageRank分别进行量化。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用户属性特征量化数据进行标准化后,通过Canopy+K-means聚类算法得到用户种群,并通过图谱对整体事件和各个子事件的用户种群组成、关系、情感结构和关系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本章从微观层面分析了舆情事件中的用户这一主体要素,为第5章从中观层面分析信息奠定了基础。也为第7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模型和第8章舆情生态治理策略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撑。第5章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信息群落图谱构建本章基于信息因子对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利用TF-IDF特征提取关键词并构建信息特征演化图谱,明确舆情事件中的信息焦点及其动态变化。然后通过共词网络的构建、网络分析和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得到话题社区,并构建话题社区图谱,以明确关键信息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通过人工编码得到话题社区的主题内容,并根据话题社区所包含关键词间的关系构建话题演化图谱,以明确话题社区的主题内容和演化关系。本章从中观层面分析了舆情事件中的信息这一本体要素,为第6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事件信息环境奠定了基础。也为第7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模型和第8章舆情生态治理策略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撑。第6章社交网络舆情事件时空演化图谱构建本章基于信息环境因子对舆情时空进行分析。通过全局自相关分析得到全局Moran’s I,确定了事件时空聚集分布的总体格局;然后利用局部自相关分析得到局部Moran’s I,明确了事件的时空聚集类型,包括高-高(H-H)、低-低(L-L)、低-高(L-H)和不显著聚集四种。基于此找出了事件的空间热点、冷点和异常区域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模式。构建时空网络图谱对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补充和深化,并借助图算法分析时空网络图的局部聚类系数和平均聚类系数,以明确事件时空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关键城市。本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了舆情事件的时空要素,为第7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模型和第8章舆情生态治理策略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撑。第7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模型构建基于信息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角度进行舆情生态治理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将舆情态势作为模型的目标要素,分别从舆情用户(信息人)、舆情信息(信息)和舆情时空(信息环境)三个基本要素维度,提出模型的13个二级要素指标。结合前序章节主题图谱数据的统计与计算,采用熵权法确定了各指标要素的权重,并绘制了舆情事件的舆情态势曲线图。本章与第4至6章相呼应,为第8章舆情生态治理策略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撑。第8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策略本章梳理了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的概述、治理目标和治理框架,并在第4、5、6、7章研究内容与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框架,最后从网络舆情载体、舆情用户、舆情信息、舆情时空以及外部环境的角度,提出对应的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策略。本章是本文在实践层面的落地。理论层面,本文对社交网络舆情事件进行了科学的事件要素划分,并提出了系统的舆情事件主题图谱构建与分析模型,为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的构建与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从用户种群、信息群落、时空演化三个主题维度对舆情事件进行了解构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图谱分析成果与结论进行融合和应用,从信息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角度构建了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模型,深化了知识图谱和信息生态理论在社交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应用。同时,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结果从不同角度为舆情生态治理策略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层面,结合热门舆情事件进行实证分析,为舆情用户群体定位、舆情话题检测与演变以及舆情时空演化模式与规律的确定提供了实践参考。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治理中的舆情载体、用户、信息以及时空与外部环境治理策略的制定和提出,为舆情监管部门进行舆情生态治理提供了方法指引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