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的技术恐惧及伦理反思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底,微软阿尔法围棋(AlphaGo)人工智能程序对战人类顶尖高手,以60胜0负战绩绝对优势宣告胜利。2017年初,代表中国人工智能最高水平的“百度大脑”挑战“最强大脑”,在图像和语音识别等领域一决高下,最终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获胜。可以说,人工智能大爆发时代已经来临,以往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中讨论的人与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关系问题已经走进我们现实生活。不仅是人工智能,随着核武器研制成功、克隆生物诞生、转基因推广,近几十年来技术的扩张与膨胀让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处在技术物的包围之中,由此对技术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倾慕技术拥抱技术转而开始警惕技术抵制技术,技术恐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出现,成为技术社会和技术人的一种常态反应,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反省、研究。科幻电影不仅是对科学技术的遐想,更多的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关系的怀疑、恐惧和反省。以科幻电影为突破口,通过科幻电影题材梳理,对其中“技术恐惧”思想分类归纳,对技术恐惧的由来、表现和消解展开探讨、分析,进而对与此相关科技异化与科技伦理问题研究,提出可资借鉴的技术发展人性化方向、路径。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界定科幻电影及技术恐惧定义,概括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通过对科幻电影的主题研究,提炼出体现技术恐惧思想的生化危机、人工智能、生态灾难和专制社会四个方面题材分类。第三部分以技术恐惧的类型和文化背景为切入口对技术恐惧的由来及成因做了分析。第四部分通过技术与人的历史关系演变来看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异化表现,以此来反思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和其对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影响。技术恐惧产生的根源在于当前技术的发展失控和对技术的过度滥用,同时也是人与社会、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之间矛盾冲突所导致的,是技术物、技术环境、人三者之间的失衡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技术恐惧的消解也应该从科技发展的合理化和技术社会的健全化入手,而良好的技术社会建构应该满足如下几点价值准则:以加深修养为基础的文明,以正确舆论为导向的和谐,以约束发展为前提的自由,以缩小差距为目的的平等和以公众利益为根本的善良。
其他文献
目的:进一步了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卫技人员)职称工作基本情况,分析职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职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选取卫技人员873人,以
<正>作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体,中国在经济下行期间银行坏账的处置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L型"的底部运行时间,因此,有必要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角度考察银行坏账处理的发展脉络
本文研究了环戊二烯二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反应及其动力学规律,用工业装置进行了二聚试验,试验表明:采取分阶段聚合工艺,低温阶段确保其高选择性,高温阶段确保其聚合速度,是确
今年前8月中国外贸数据显示,8月份进口增速现“负增长”,而出口增速亦显疲弱。今年前8月出口增幅仍居中国7个外贸大省首位的福建,8月份出口84.8亿美元,下降1%,呈现下行拐点。
日语动词按照语义有无意志性,可分为意志动词和非意志动词两类。意志性特征可从两个层面观察,即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前者以他动词为主,具有命令、可能表达功能,主要体现在词
干扰素(IFN)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是干扰素-α(IFN-α)。近年来发现IFN—α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炎症活动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均适用I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