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江藤树(1608-1648)是江户时代的儒学家。他的思想在日本思想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孝思想,自成一派,广为流传。中江藤树的孝思想有四层含义:□“畏天命”宗教的孝;口“尊德性”的伦理的孝;□修己的孝;□“全孝”思想。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行“孝”即对孝的实践进行了考察:□纵向的对“皇上帝”的“行孝”;□横向的“行孝”。孝的客体发生变化,主体所持有的“爱”和“敬”是不变的。中江藤树的这种孝思想及孝的实践也影响着其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从教育者角度来看:□“孝德”是人所固有的“良知良能”,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被教育者发挥这种天性。也就是强调被教育者的主动性;□无论“愚痴贤能”、无论“尊贵贱卑”、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因此只要加以引导,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也就是教育的平等观。从被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倘若人被“形气”所束缚,本心被蒙蔽,那么就会产生“恶”,所以被教育者自身应该进行“明明德”(=行孝)、“诚意”等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中江藤树在其教育实践中,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如生活讨论学习,来信咨询等实践。被教育者自身的修养方面,应当注重生活体验和教材经典的结合,也应当通过“自己洞察学习法”来“明明德”和“诚意”。通过本研究,深入细致地考察中江藤树的孝思想及孝的实践,进而对其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进行探讨,以此来对中江藤树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层次认识。如拙稿能对现当代教育作出一点贡献,非常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