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以甘肃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idu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基于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并以甘肃定西市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在说明基于农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的基础上,首先结合农业产业特点,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运用于农业,界定了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明确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构建了由农业要素、农业产业组织、产业主体市场运作能力以及产业支持体系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农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分析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实质、主体和产业支持体系,指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应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展规律所指明的区域农业生产体系的发展方向,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就是立足于区域自然禀赋等初级竞争要素之上的区域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区域农业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有不同的农业结构调整主体:初期应发挥产业链纵向组织化对区域农业产业链形成的激发作用,以下游加销环节的主体为农业结构调整主体,通过上下游环节的纵向组织化,逐步带动小农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向现代农业生产者的转变,进而刺激区域产业链雏形的产生,同时在此过程中不忽视农民合作组织的培育;当区域农业已形成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较为合理的农业产业链显现雏形时,应在从更大的范围、更广泛的领域,以更丰富的形式加强产业链纵向组织化的同时,侧重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使其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主体;产业支持体系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根据产业支持体系发展所处阶段的不同,开展重点不同的工作。最后运用上述理论对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己经成为各国青睐的目标。特别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取得了高额回报,同时
在国际上银行业务外包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银行已经认识到业务外包给银行带来的各种收益,开始了业务外包的实践。但在我国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初期,银行业务外包遇到了许多问题